Quantcast
Channel: 南无三藏玄奘大遍觉祖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73

[转载]真的“横空出世”了“吴氏”“《红楼梦》全本”?

$
0
0

真的横空出世吴氏”“《红楼梦》全本”?

网络上疯传《真本红楼梦横空出世原作者是明末大诗人吴伟业》。该文开篇写道:

2018年2月27日,苏州动物园狮虎山改造工程第一铲竟然无意中打通一座古墓。出土300多件文物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一部《红楼梦》全本,学界命名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还配有图片。

为搞清这个问题,我们特地查阅了2018年2月27日”的新闻。

原来在这一天的《光明日报》第七版,刊出一篇记者刘剑的文章,题为《吴氏石头记”的倒塌》文章。我们现将刘剑的文章作些摘录:

这并不是网络上第一次出现类似消息。自2008年何莉莉(化名,男,初中学历)将“吴氏石头记”交由刘俊俊上传网络之后,类似消息就时常鼓噪。为探寻“吴氏石头记”纷纷扰扰背后的真相,记者展开调查并采访了相关人员。

……何莉莉回忆的抄本,前80回情节中有一部分来自清末吴克岐创作的本子。这些内容与传本《红楼梦》或曹雪芹无任何关系,只是后人的创作或续作

……“吴梅村作《红楼梦》”说主要是因为“吴氏石头记”中的两条批语:一条是“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风月宝鉴,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另一条为“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而面对记者的求证,何莉莉多次表示,这两条批语都是他伪造的,而他本人对此也十分后悔

只要对照一下《真本红楼梦横空出世,原作者是明末大诗人吴伟业》和记者刘剑的《“吴氏石头记”的倒塌》两篇文章,使我们可清楚地了解到两点:

第一,所谓“原作者是明末大诗人吴伟业”的说法纯属谎言

为了使读者了解吴伟业其人,这里作个简介。他出生于(1609年6月21日,卒于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

第二,造谣者曾承认伪造“证据”,表示“十分后悔”

刘剑文章介绍说:造者谣对自己的伪造的“证据”表示“十分后悔”。果然其后三年多,吴氏们没有再继续散布谎言。

然而自从2021年12月初中央电视台9频道播放了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之后,吴氏谣言重又复活。这怎么回事?

我们重又看了一遍纪录片,其中有种现象引起我们思考:人们一般认为贾宝玉的原型是曹雪芹。那么既然纪录片中的曹雪芹是梳着大辫子的,小说中的贾宝玉不也应 当梳着大辫子吗?然而纪录片中贾宝玉却留起了披肩发。再看其他所有男人,发型 虽五花八门,却没有一个人梳着清代的大辫子。似乎正是这种做法,唤醒了沉睡三年多的吴氏造谣者。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放出了谣言惑众者吴氏全本《红楼梦》。

其实只要研读的是曹雪芹的原本、真本《石头记》(脂砚斋全评本),流览的是“石学论丛”。自然会了解《石头记》的时代背景,给曹雪芹了其他所有等所有男人,都配上一条大辫子。下面是“石学”对《石头记》时代背景的考证。

一、《石头记》写作的“朝代年纪”完全可以通过该书自身考证出来

石头记》第一回在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失落无考”处,“甲戌本”有侧批曰:

据余说,却大有考证。

现在我们就来作个“考证”。

二、贾宝玉的发型是清朝特有的大辫子

第二十一回写道:

湘云只得扶他的头过来,一梳篦。在家不戴冠,并不总角,只将四围短发编成小辫,往顶心发上归了总,编一根大辫,红绦结住。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湘云一面编着,一面说道:“这珠子只三颗了,这一颗不是的。我记得是一样的,怎么少了一颗?”宝玉道:“丢了一颗。”湘云道:“必定是外头去掉下来,不防被人拣了去,倒便宜他。”

这一段实际所写的就是贾宝玉的发型的式样:“编一根大辫,红绦结住”,“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典型的清代公子哥儿的发型。为此,在“这一颗不是的”处,庚辰本有侧批曰:

梳头亦有文字,前已叙过,今将珠子一穿插,却天生有是事。

此批的意思是:在现实生活中,公子哥就是将珠子穿插在大辫子上。

三、清代的历书本叫“时宪历”,乾隆时“历”为国讳,故称“时宪书”

 《石头记》第六十二回写道: 

湘云便说:“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什么叫做“时宪书”?

“时宪书”原叫做“时宪历”,即历书。

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在建立之始,都要为自己的历书(每年七八月以后,都要由钦天监颁布下一年的历书)定一个名字。比如汉代叫做“太初历”,唐朝叫做“开元大衍历”,宋代叫做“应天历”,元代叫做“授时历”,明代叫做“大统历”。顺治元年定为清朝的历书名为“时宪历”。“时宪”之名取自《书·说命》中“惟圣时宪”语。自顺治二年开始,清代便称历书为“时宪历”。

雍正于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暴亡,弘历(乾隆)趁机窃夺皇权。皇帝之名为“国讳”,于是《高宗实录》雍正十三年九月壬寅(初六日)载明: 


 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奏:“孟冬颁朔,‘时宪’下一字,今拟易‘书’字,称‘大清乾隆元年时宪书’,下礼部、钦天监行之。” 


在湘云的话中既将历书名称作“时宪书”,说明《石头记》作者生活的年代是乾隆朝,将“历”视为国讳所致。

四、将明朝称为“前明”,说明曹雪芹著述《石头记》时是在清朝

第三十二回的“回前批”云:


前明显祖汤先生有《怀人诗》一绝,读之堪合此回,故录之以待知音:“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到多情情尽处,月中无影水无波。”


何谓“前明”?意前一个朝代是明朝。那么本朝便必是清朝。

紫军、霍国玲

202236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73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