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辈子,总想占有更多,而实际上人能享用的却很少,至少比他期望的要少。
贪婪是人的本性,没有时想有,有了还想要得更多。最典型的就是金钱。人的生活,包括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能享用的都极其有限。床再宽,有两米也到了极限,再宽就无意义,因为睡觉不是练前滚翻;饭再多,一天有三千大卡也到了极限,再多就成了祸害;车再大,有四个轮子也到了极限,再多就成了运货卡车;房子再大,有十几个房间也到了极限,再多就成了旅店或者博物馆。数量上没有发展余地了,人就在质量上挖空心思,变换花样。什么用金子做马桶啊,用牛奶洗澡啊,在食物上撒上金箔啊(多恐怖啊,能消化吗?会不会得胆结石呀?)买名牌货呀,奢侈品呀。说起奢侈品,它们就是人类贪婪的变态心理的象征物,它们的功能质量与价格严重不符,即价值与价格严重脱节,中间的差价满足的就是人的贪婪之心。贪婪的人在花钱上几近神经分裂:他们那么看重钱,可是在功能和质量差不多的两件商品上,他们一定要买那个价格是另一个一百倍的心里才舒坦。这不是神经分裂又是什么呢?
由此可见,人的贪婪不但恶心,而且愚蠢。而一个千方百计满足少数人贪婪的变态心理的机制是一个不合理的运营机制: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才会出现如此供少数人穷奢极欲的状况。如果一个社会少数人穷奢极欲而多数人缺衣少食,那它离一场革命就不远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已经反复印证了这一点;如果一个社会少数人穷奢极欲而多数人也还过得差强人意,那么这个社会是需要加以改良的,应当想办法把少数人实在没处花的钱用来改善多数人的生存状况,增加社会福利。当世界奢侈品商人青睐中国的时候,我们应当冷静地想一想,这是中国的光荣还是耻辱?
当然,不是要通过生硬地剥夺富人来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这是革命的方式,其结果是失败的:在俄国已经被公开地否定;在中国也已经被含蓄地否定了。唯一切实可行的是改良的方式:用增加全民福利的方式,用对富人加税的方式,以及像比尔盖茨这样新型富人自愿做慈善的方式。
总而言之,人在拼命增加自己财富的时候应当冷静想一想,自己真正能够享用的究竟有多少,可以考虑适可而止,在人生中找点其他的事情做做。一个社会也应当根据人类消费的限度检讨自己的运行机制,不但在财富的均等上下功夫,而且在发展已经可以满足人的合理消费时适可而止,不应当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无限度地发展,也不应当让中国成为为全世界人提供消费品的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