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学者运用人种学方面的知识,对中国人与欧美人做出对比,认为英国人和英裔美国人、日尔曼人平均脑容量最高,达92立方英寸,是世界最优秀的种族;而中国人和美洲黑人脑容量平均为82-83立方英寸,是劣等民族。“既然脑容量不足,就习惯地使用动物丛林暴力实行统治,永远不能达到成为自由民、并且明智而体面地利用选票选出最好、最纯洁的人来统治和管理他们”。
1896年,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病逝,其子尼古拉二世(即后来被列宁下令全家处决的末代沙皇)即位。中国派遣了正在北京述职的湖北布政使王之春(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的七世孙),以头品顶戴作为唁贺专使被派出使俄罗斯。但俄国公使喀西尼提出,王之春品级太低,希望派宗室王公或大学士出使俄国。 1896年2月10日,清廷以慈禧太后懿旨的名义,宣布改派李鸿章为专使。同日,清廷命张荫桓接替李鸿章与日本谈判通商条约的事宜,李鸿章总算甩开了又一个"奉旨卖国"的苦差。 2月20日,光绪皇帝再次下旨,命李鸿章同时访问德、法、英、美、等国。随后,又根据总理衙门的奏请,命李鸿章与出访各国商量提高关税的事宜。当时的中国关税仅为"值百抽五"(即5%),几乎成为自由港,为支付《马关条约》规定的给日本的巨额战争赔款开源,清廷不得不再打关税主意。
李鸿章出访之前,正是他人生的最低谷: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李鸿章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在远东有切身利益的俄国,联络德国和法国,出面逼迫日本归还辽东。俄国迅速被中国朝野视为可靠的"老大哥",中俄亲善俨然已经成为"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了。 2月28日,慈禧太后接见了李鸿章,密谈数小时。一般认为,他们谈的焦点就是与俄结盟的重大外交战略。
而在促成李鸿章出访的各种因素中,各方研究者恰恰忽略了最为关键的一点:"黄祸论"(Yellow Peril)。
欧洲文明在历史上先后三次受到来自东方的冲击,这三次冲击改变了当时欧洲社会的政治、文化版图,使得欧洲至今对东方抱有深深的戒备之心,这就是所谓的“黄祸”。而这三次冲击都与中国有关,欧洲对中国的认识,最早应是从这时开始。
第一次时间为公元三世纪:汉武帝击败匈奴,迫使匈奴西迁。而匈奴西迁到现在的多瑙河、莱茵河一带,开始自己的又一次武力征伐。匈奴的武力征伐致使当时欧洲大陆的霸主罗马帝国崩溃,从而改变了欧洲的发展。当时的欧洲人对此无不闻风丧胆。
第二次是在公元十世纪,突厥在被唐王朝击败后,采取了和匈奴一样的做法,——进军中亚。之后,突厥后代再一次进攻欧洲,同样致使欧洲的新霸主拜占庭帝国陷入衰败。而这次进攻也引发了著名的十字军东征。
第三次则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的西征。西征共分三次,第一次由成吉思汗亲自带兵,第二次带其子西征,第三次窝阔台派兵出征。蒙古的西征也是三次黄祸之中,对欧洲影响最大的一次。
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在1873年出版的《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提出的“来自东方的危险”论可谓“黄祸论”的先导。他把正在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之害的中国,说成是“来自东方的巨大危险”。诬蔑中国人野蛮、好战,胡说大批中国人不仅将充塞整个西伯利亚,还将越过乌拉尔山,直抵伏尔加河。由此,他鼓吹沙皇要把全部武装派往西伯利亚和中亚,着手征服东方。
正式发明“黄祸论”的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但德皇威廉二世1895年发明“黄祸论”时,本意却是“日本威胁论”。那年,日本占领中国的辽东半岛和旅顺口,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德国在华势力范围构成威胁。 甲午战争后,西方掀起了第一浪“黄祸论”,担心庞大的中国龙在已经西化的日本的"领导"下崛起。从1895年起,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就"黄祸"问题不断通信、交流,威廉二世还特意请画家克纳科弗斯创作了一幅油画《黄祸图》(The Yellow Peril)赠给尼古拉二世,并下令雕版印刷,广为散发。《黄祸图》的画面上象征日耳曼民族的天使手执闪光宝剑,正告诫着欧洲列强的各保护神:"黄祸"已经降临!悬崖对面,象征"黄祸"的佛祖(指日本)骑着一条巨大的火龙(指中国)正向欧洲逼近。天空乌云密布,城市在燃烧,一场浩劫正在发生。威廉二世还在画上题词:"欧洲各民族联合起来,保卫你们的信仰和家园!" 1895年的中国信奉儒教,且自身不保,断无任何可能威胁任何人。不久,俄、德、法三国出于自身利益出面干涉日本,使其放弃辽东半岛和旅顺口。
当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给日本,对日本割地赔款,虚弱不堪,哪里谈得上对西方的威胁!威廉之所以编造“黄祸论”是为了将俄国这股祸水引向东方,并和俄国一起宰割中国。他在与俄皇尼古拉二世通信中鼓吹“黄祸论”的同时,就德俄如何瓜分中国问题达成了交易:德国支持俄国占领中国的旅顺口,俄国不反对德国占领中国的胶州湾。结果是德俄的打算都如愿以偿,中国两个最优良的港口——旅顺口和胶州湾分别被俄国和德国强行租借而去。而最令人惊诧的是,俄国说它的军舰开进旅顺口,是为了帮助中国反对德国;而德国则说,它的军舰进驻胶州湾是帮中国反对俄国。由此可见,“黄祸论”制造者是何其虚伪与肮脏!“黄祸论”就是从肮脏母体诞生的肮脏产儿。它是不折不扣的列强侵华舆论。
从威廉二世正式提出“黄祸论”之后,西方列强各自根据自己不同的在华利益提出各种版本的“黄祸论”,不同时期,不同需要,其所强调的内容也不断变换。概括起来讲,其内容为:1、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中国土地贫瘠,而且人口众多,人口对外扩张不可避免,而这必然要冲击西方的优秀民族;2、中国人散布世界各地,勤劳节俭,索酬低廉,抢了外国人的工作岗位;3、中国人野蛮好战。中国多年受外国剥削压迫,一旦强大起来,必然对其压迫者实行报复;4、中国人信奉儒教,孝敬父母,不管走到哪里,都心怀故土,不忘祖国,不能融入西方文明;5、中国人一旦采用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中国军事和经济必将迅速发展,会威胁全世界。总之,中国虚弱时对世界是个威胁,中国进行革命时也是对世界的威胁,中国强大了更是威胁,因此反华、排华,防华,遏制中国发展是合情合理的。
在这样的人种危机感中,在停战后的中日之间进行分化瓦解,是一种很正常的心态。根据美国《芝加哥先驱报》1896年6月21日报道,德国媒体和民众对李鸿章的访问表现了热烈的兴趣,而同时访德的日本名将、著名政治家山县友朋,却受到了冷遇。虽然德国在野党认为这是大错误,但德国政府照样"亲华反日"。在这些背后,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合纵连横"的影子。正如李鸿章本人在《使俄谢恩折》所说:"今合五洲强大之区,俨同七国纵横之局,为从来所未有,实交际所宜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