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南无三藏玄奘大遍觉祖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73

[转载]【转】孙子兵法在国外

$
0
0
原文地址:【转】孙子兵法在国外作者:原华
转贴一:http://www.militaryy.cn/html/64/n-22864.html

历史上第一部《孙子兵法》英译本是由英国皇家炮兵上尉卡尔思罗普1905年在东京发表的。该本因由日文版辗转翻译而成,故讹误较多。当时任大英博物馆东方书刊和书稿馆助理馆长的莱昂纳尔贾尔斯,根据中文原版重译《孙子兵法》,定名为《孙子兵法,世界最古之兵书》,于1910年在伦敦出版。该书一经问世,便在英、美等国受到好评,一再重版,历数十年而不衰。1949年,美国宾州军事出版公司再版贾尔斯译本时,还请著名军人学者托马斯菲利普斯为之作序,菲利普斯在序言中对《孙子兵法》的总评价是:《孙子兵法》是世界最古兵典,言简意赅,以阐述基本原则为主,其中许多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即现代战争条件下仍然适用,对指导战争的实施很有价值。

在最早的两个英译本《孙子兵法》问世后的三四十年间,西方的学者们主要致力于克服语言文字方面的困难,通过比较信、达的译文将东方的兵学经典《孙子兵法》介绍给西方世界,研究运用型的著述则很少见。《孙子兵法》对美国等西方军事界影响也不大。在此阶段,英国著名的战略理论家利德尔哈特独具慧眼,看到了《孙子兵法》的无尽价值,成为在所有英美等西方国家中最早比较准确而系统地阐述《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少数有识之士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略论》一书被列为军官必读的军事名著和军事教科书。然而,作者本人多次不无谦虚地宣称自己的理论创作深深得益于《孙子兵法》的启迪,以示对古代中国孙武这位兵圣的敬仰。

第三部较重要的《孙子兵法》英译本是由美国已故退役准将塞缨尔B格里菲斯于1963牵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发表的,书名为《孙子――战争艺术》。《孙子――战争艺术》的译文所依据的是清代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本,作者认为孙校本是“200年来中国的标准版本”。在导论部分,作者汇集了他对孙子多年研究的成果,其主要内容有:《孙子兵法》的作者、版本、时代与战争背景以及孙子战争观的介绍。该书于当年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国代表作翻译丛书,近30年来多次重印再版并转译成德、法等国的文字,在美国和西方各国广为流行,取代了原先贾本在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的权威地位。

在美国,某些战略学家干脆以孙子命名自己的核战略理论。70年代中期,当“相互确保摧毁”战略理论濒临破产时,华盛顿的著名“脑库”斯但福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福斯特,邀日本京都产业大学教授三好修合作,依据《孙子兵法谋攻篇》的思想提出了旨在改变美苏“均势”的新战略思想,冠之以“孙子的核威慑战略”之名。该战略理论的核心内容,即是使用强大的核威慑力量使对方不敢贸然动武,以实现孙子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境界。

美国军事家乃至高层战略决策人物,不仅重视在制定其战略、战役、战术思想时借助《孙子兵法》为“外脑”,力图将自己的军事理论同《孙子兵法》加以联系,而且不同程度地以《孙子兵法》反思、总结或具体指导实施战后的一些局部战争。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朝野上下对“越战综合症”众说纷纭,尼克松总统等人从多方面总结美国失败的教训。他认为,与孙子所说的“上下同欲者胜”背道而驰,是导致越战失败的主要原因。美国公众舆论不支持打越南战争,美军远隔重洋作战却无公众支持,是无论如何打不赢的。前任陆军参谋长、原驻越南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在70年代中期出版的《一个军人的报告》一书中,也引用孙子名言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作为他说服美国最高领导人从越南撤军的理论根据。

1983年,走居美国的原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克拉维尔以贾尔斯英译本为依据,翻译出版了《孙子兵法》的英、德、西班牙文普及本。

80年代,美国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和运用已相当普遍和深入。全美著名大学中,凡教授战略学、军事学课程者,无不把《孙子兵法》作为必修课。据不完全统计,除军界和专门研究机构外,美国民间目前已有近百个研究《孙子兵法》的学会、协会或俱乐部在频繁活动。1987年,中国将军陶汉章所著《孙子兵法概论》一书英译本在美出版发行,即被列为80年代最为畅销的军事理论书籍之一。美国已经出现了热度相当高的“孙子热。”

美国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遍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体育各领域,其中军界对《孙子兵法》的学习和借鉴是最为突出、最有成效的。对于这一点,美国国防大学校长劳伦斯中将在1986年访问中国国防大学所作的演讲中说得很明确。他说:“《孙子兵法》在美国军校中是作为教科书来学习的。”

前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他的《运筹帷幄》一书中,直接引用和间接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观点对全书进行总结,并根据孙子的“伐谋”思想提出了对苏联的长期性战略,以夺取“历史性的胜利”。

90年代初发生的以高技术为主要特点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在战略指导上采取了“先胜而后求战”的战略方针,从而使战争有可能速战速决速胜。据《洛杉矶时报》记者于战争期间对布什总统的采访报道,当时布什办公桌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凯撒传》,另一本则是《孙子兵法》。关于海湾战争的作战指导,美国国防部在战后所写的报告《海湾战争》一书中毫无隐晦地说:“多国联盟成功地实践了孙子所说的‘上兵伐谋’的战略思想”。美国国防大学校长劳伦斯中将谈到,《孙子兵法》在今天已成为美军作战原则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于美军战略思想和美军战役战术思想两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转贴二: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10547d0100dp7b.html

《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因而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比色诺芬(前403—前355或354)的号称古希腊第一部军事理论专著《长征记》,比罗马军事理论家弗龙廷(约35—约103)的《谋略例说》、韦格蒂乌斯(四世纪末)的《军事简述》,不仅成书时间要早,学术性要强,而且有其独特新颖的思想体系。它几乎涉及了军事学中理论科学的各个门类,各个分支学科。它在军事学本上的理论意义,不仅跨出了奴隶制时代,也跨出了封建时代,直到今天,也仍然有着宝贵的借鉴作用和某种程度的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在外国的流传,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据《续日本纪》记载,早在唐代(日本奈良时代),《孙子兵法》就流传到了日本,距今已经1200多年了。那么,我国兵书是怎样传到日本,又是由谁传去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日本遣唐使说起。我国唐朝,是当时东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围国家纷纷遣使朝贡,派遣各方面人材入唐留学,其中以日本派遣留学生最多,学习成就最大。例如日本第8次遣唐使于公元717年 3月到中国,留唐学生阿倍仲麻吕(中国名晁衡)不但完成了“国士学”的学业,而且接受了科举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考中了唐朝进士。与阿倍仲麻吕同时到中国留学的吉备真备,年方20岁左右,出身于右卫士少尉这样一个军人家庭,自幼养成了与阿倍仲麻吕完全不同的性格,虽不擅长吟诗作文,但出众的才华却表现在各种实用的学问方面,其中对军事钻研尤深。他没有进太学,而是拜赵玄默为老师,单独受业17年,不但精通六艺,而且谙熟兵法,尤其对《孙子兵法》、《吴子兵法》钻研最深。他把从唐朝所得的全部钱款,都完全用来购置各种书籍,“所得锡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旧唐书·东夷传》,中华书局点校本)。公元734年,吉备真备带着在唐18年听取得的丰硕成果回国。他把从唐朝所学、所购和受赠的大量图籍和物品奉献给了本国朝廷。其中弓矢之类的兵器占很大分量《续日本纪》上的清单中有弦缠漆角弓1张,马上饮水漆角弓1张,露面漆四节角引张一均为骑兵用的角制弓;射甲箭20支,平时箭10支一皆为箭矢。由此可见。吉备真备对军事非常热心。他带回日本的大量图籍的详细目录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吉备真备回国后任太宰少贰和太宰大贰期间,曾经向工役人员讲授《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和诸葛亮八阵图的记载着,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我国的古代兵书通过吉备真备传到了日本是毫无疑问的。

《孙子兵法》在日本的流传,开始靠汉文本传抄传读,直到公元1660年才出现日译的《孙子兵法》。在德川幕府时代,日人研究《孙子兵法》的就有50余家,诸如林罗山《孙子谚解》、藤益《孙子摘要》、佐枝尹重《孙子管蠡》、吉田松荫《孙子详注》等。

《孙子兵法》的西传,以法国神父约瑟夫·阿米欧在公元1772年于巴黎翻译出版的法文《中国军事艺术》丛书为最早。此书共收6部兵书,《孙子十三篇》是其中的第2部。公元1905年,英人卡托普译《孙子兵法》为英文,在东京出版。公元1910年,英国汉学家贾尔斯译为《孙子兵法,世界最古之兵书》在伦敦出版。公元1910年,布鲁诺·纳瓦拉译为德文《中国的武经》在柏林出版。到了现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孙子兵法》的不同译本。

《孙子兵法》传到国外以后,对世界各国军事学术思想产生了极其积极的影响,受到很高评价和赞誉。日本人说:“《孙子兵法》自奈良时代(公元710—784年)传到日本以来,给日本历史、日本人的精神方面以较大的影响”(摘译自日本《读卖新闻》1974年4月16日的文章:《发掘出来“两个孙子”》)。孙武被尊为“武圣人”,《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世界第一兵家名书”。日本战国时代(公元15世纪末至16世纪70年代)的著名武将武田信玄非常崇拜《孙子兵法》,以《孙子兵法》为座右铭。他把《孙子兵法》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加火,不动如山”四句话写在军旗上,竖于军门。日本古代的各种兵法,考其源流,无不与《孙子兵法》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如日本著名古代兵书《甲阳军鉴》、《信玄全集》、《兵法记》、《兵法秘传》等,其主要思想,都出自于《孙子兵法》。著名军事将领活用《孙子兵法》而取胜的战例在世界战争史上也不乏记载。43 如日本八幡太郎曾向太江匡房学习《孙子兵法》,在陆奥战役中,他看见雁鸟乱飞,想起了《孙子兵法》行军篇中的“鸟起者,伏也”,遂判断敌有伏兵,改变了作战计划,脱离了危险。日俄战争中,日本联合海军总司令东乡平八郎在出发时没有带任何日本典籍,只随身携带了一册《孙子兵法》。在对马大海战中,他大败俄国海军,其阵法就出自于《孙子兵法》。战争结束后,他曾用两句话概括他战胜俄军的道理,这两句话就是《孙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劳,以饱侍饥”。而陆军大将乃木希典,在战后则以私费出版《孙子谚义》赠友。可见《孙子兵法》在日本将领指挥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在欧洲,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拿破仑,在戎马倥偬的战阵中,手不释卷地披阅《孙子兵法》。德皇威廉第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以后,在没落的侨居中看到《孙子兵法》,当他读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台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火攻》)那段话时,曾发出这样地浩叹:“早20年读《孙子兵法》,就不会遭亡国之痛苦了。”著名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也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他的名著《战争论》就继承了《孙子兵法》的许多思想。英国托马斯·费立普少校主编的《战略基础丛书》,把《孙子兵法》排在第一位。

世界各国许多明智的军事将领、无不读《孙子兵法》,无不用《孙子兵法》,他们在学习中领悟到了《孙子兵法》的真谛,在运用中体会到了《孙子兵法》的伟大,无不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美。有的称《孙子兵法》为东方兵学鼻祖,武经的冠冕。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教官尾川敬二说:“孙子是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东方各种兵法,说皆出自孙子,实是不错……至其文章苍古雄劲,与内容之美满相映,大有优于六经之概;……又如其格言规箴,最为脍炙人口,可以当为处世的教训,而贡献于一般人士者不少。故孙子不独在兵法上具有最高权威,且在思想上亦蔚为巨观”(尾川敬二著《孙子论讲·自序》,转引自《孙子兵法体系精解》30页)。也有的称《孙子兵法》为武经神理,和汉兵法的源头。如福田胜久说:“伟哉武经之神理,通治乱,辨兴衰,实天下之至宝也”(谈今著《中国历代兵书述略》,载《文献》第七期)。福本义亮说:“《孙子》者,武经中之冠冕,而和汉古今之兵法,非未曾源于此者也。……而其意图深远,其谋画精细,其术略的确,乃以孙子所以为兵之神也。古来我国名君贤将多精读之”(同上)。还有的称孙、吴兵法为言简意赅的箴言。如美国海军上校柏特逊说:“在遥远的中国,有两位将军,他们所有的关于战争的议论,都可以凝集在一本小册子里,不像克劳塞维茨那样写了九大巨册,自足地写下了数量有限的箴言。每则箴言都具体表现了他们关于战争行为的信条和重要教义。这两位军事主宰者——孙子和吴子,他们无价的真理,已经长存了两千年”(转引自王健东著《孙子兵法思想体系精解》)。还有称孙子为战略学的始祖。如美国国会研究防务问题的高级专家、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柯林斯在他的《大战略》中说:“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他于公元前400—320年间(此时间不确。按《史记·伍子胥列传》上限应是公元前512年)写成了最早的名著《兵法》。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2200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见约翰·柯林斯著《大战略》,军事科学院翻译出版)。

英国学者利德尔·哈特在其所著《战略论》的扉页上,所引军事家语录不仅以孙子的语录列于篇首,而且占三分之二的数量, 21条语录中孙子的就占15条。他甚至这样评价孙子“全胜”的思想,认为:“最完美的战略,也就是那种不必经过严重战斗而能达到目的的战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苏联米里施坦因·斯洛博琴科在1957年出版的《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一书中,对《孙子兵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较为公允的评价。我们无妨把他的论述摘录如下:

“……最早、最优秀的是孙子的著作。毛泽东同志称孙子为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子的著作叫作《孙子兵法》,它的写作年代大约是纪元前6世纪末5世纪初。在这本著作中,孙子总结了当时中国奴隶主所进行的战争的丰富实践,奠定了古代中国军事科学的基础。”

“《孙子兵法》共有13篇……。单单这些篇名就足以说明作者具有极为丰富的军事知识,说明他具有研究军事问题的极为深刻的方法,同时也显示作者叙述问题所用的独特形

“……孙子的著作对亚洲各国各个历史时期军事科学的发展都有巨大影响。在19世纪,甚至20世纪,中国、朝鲜和日本都把孙子兵法规定为训练军官的必修课程。”

正因为国外的一些军事家认识到了我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在战争中的意义,所以许多国家把《孙子兵法》作为培养军官的教科书、军人的必修课。加日本德川家康曾专门出版《孙子兵法》,作为军事教材,发给日本官兵学习。有的国家的军事院校的主要教材,就是我国的《孙子兵法》。美国陆军作战学院院长发言人霍松说:《孙子兵法》简明扼要,好记好学,又充满哲理,学生们都爱学。《孙子兵法》是“国家战略”课程教科书之一。又说,孙子是该学院学员们最喜欢的战略家之一。名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积极主张世界各国的军事学院把《孙子兵法》列为学员必修课目。

我国古代兵书不但广为世界各国军事家所学习和运用。而且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被深入研究。更有趣的是,它还极大地吸引着广大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甚至连企业家,商人等也争相研读《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已渗透到了人们的政治文化生活之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为人们的口头格言,就连法国的电影《蛇》的序言也以《孙子兵法》中的话为导语。日本的体育运动和营业战略也直接引用《孙子兵法》中的辞句作口号。日本天皇带头学习中国的兵书,让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给他讲授《孙子兵法》,为此佐藤铁太郎专门著了《孙子御进讲录》。我国古代兵书俨然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科性的宝库。军事家评《孙子兵法》为“兵学圣典”;文学家评为“与其说是兵学的书,不如说是文学的书”,是“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政治家评为“外交教科书”,“政治秘诀”;哲学家乃至企业家则评为“人生哲学”等。

世界上重要的工具书大部收进了孙子的资料。查阅世界著名的百科全书,例如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苏联的《苏联大百科全书》、《苏联军事百科全书》、日本平凡社的《世界大百科事典》等,都列有孙子的条目,《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孙子条目写了一千字的释文。

为适应各方面的需要,翻译、注释的《孙子兵法》以及研究专著,在世界各个角落相继出现。当然,各国译注的种类和数量是大不相同的,就国家而言,还要首推日本。早期的日本文人大部能阅读汉籍,所以他们研读的是汉文兵书,并且直接大量翻印我国兵书,日本主要的汉籍目录上几乎都著录有翻刻的《孙子兵法》。自公元1660年开始,出现用日文翻译的中国兵书《孙子兵法》。用日文撰写的研究专著和注释本,如林罗山的《孙子谚解》、物徂徕的《孙子国字解》、佐佐木琴台的《孙子合契》、犬饲博的《孙子话说》、筱崎司直的《孙子发微》、河田东岗的《孙子句解》、佐藤一斋的《孙子副诠》、平山行藏的《孙子折衷》、吉田松阴的《孙子评注》、阿多俊介的《孙子之新研究》、佐藤坦的《吴子副诠》等等。以上均为军界以外人士所著,其中以物徂徕的《孙子国字解》和吉田松阴的《孙子评注》流行最广。与此同时,军界研究《孙子兵法》的热情更高,陆海空军各有专著问世。如陆军中将落合丰三郎的《孙子例解》、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的《孙子御进讲录》、辎重兵大尉冈本的《古代东洋兵学·孙子解说》、空军少将大场弥平的《孙子兵法》等等。这各式各样的著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从哲学方面研究,有的从政治外交方面研究,有的从战史和名将言论方面研究,有的从海军理论方面研究,有的从空军战略战术方面研究,有的从战斗纲要、军队教育等方面研究,还有的从近现代战争理论方面研究,各有研究宗旨。但他们共同的目的是吸取《孙子兵法》等中国古代兵书中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为其现实服务。

近几年,日本研究《孙子兵法》等中国兵书更深入一步,有的开展孙子思想史的研究,如佐藤坚司的《孙子的思想史研究》;有的把孙子和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对照起来研究,如《孙子与毛泽东》,有的把孙子与中日战争联系起来研究,如《孙子兵法与中日战争》,还有的逐字逐句地研究《孙子兵法》。为适应这一研究的需要,日本东北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于1971年特编撰了《孙子索引》,这是我国古代兵书的第一部专书索引。同时,出版中国兵书的热情仍然很高,从1974年至1980年,连续出版了上田宽的《孙子义疏》、山井涌译的《孙子、吴子》等。另外各种报纸杂志上还发表了很多研究《孙子兵法》等中国兵书的论文。1974年我国《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及其他兵书同时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消息传到日本以后,顿时轰动起来,专家学者惊叹不已,纷纷撰写研究论文,各种报刊连篇累牍地报道这一消息。仅《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产经新闻》、《东京新闻》、《每日新闻(晚刊)》、《东京时报》这6种报刊从1974年4月16日至5月4日这19天中,就发表了20篇消息和专文。日本人对中国兵书的兴趣之浓,研究热情之高,充分显现出来。

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西方的战略家竟把中国古代兵法家孙子请到今天这个核时代的世界上来,对《孙子兵法》作了新的解释,制定出了所谓“孙子的核战略”。早在本世纪60年代初期,英国著名战略家李德·哈特就提出将《孙子兵法》的精华使用到现代的核战略。他在《孙子兵法》英译本(塞缪尔·B格菲思将军译,伦敦1963年版)的序言中说:“在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究成功后,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译《孙子》这本书了”(转引自《苏联帝国主义的世界战略》第158页,[日]三好修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2年1月版)。他还说,孙子的兵法“使我认识到深邃的军事思想是不朽的”(同上)。李德·哈特认为,2500多年前中国这位兵法家的思想对于研究核时代的战争是很有帮助的。美国的战略家们受到了启发,从孙子的思想中认识到美国“确保摧毁”战略是失败的战略。美国研究中心斯坦福研究所主任、美国第一流战略家福斯特首先提出,并和日本京都产业大学教授三好修合作研究运用《孙子兵法》的对苏新战略,三好修称之为“孙子的核战略”。三好修在撰写的论文和新著的《苏联帝国主义的世界战略》中透露了这一新战略的内容。他反复引用《孙子兵法· 谋攻篇》开头的一句话:“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必以全争天下”。他认为孙子的这一观点非常深奥,触及了核战争的实质,具有现实意义。核战争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理应尽力避免,眼下最理想的战略还是孙子提出的观点:“不战而克敌”,“不付代价取天下”。孙子在《谋攻》中还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福斯特和三好修认为,如果对敌人的战略了如指掌,就能仗仗稳操胜券;不了解敌人的战略,只了解自己一方的战略,就会有胜有负;完全不了解敌人的战略,那就每战必败。这是永恒的真理。因此,为了在核战争中战胜苏联,西方要首先不带任何偏见,弄清苏联核战略的最终目标和具体内容,重新制定出胜过苏联一筹的核战略。

福斯特通过美苏战略的分析对比,认为:苏联的核战略重点在于打击美国的核战略力量,即孙子“伐兵”的思想。他们的真正意图还是要争取”不战而胜”,立足于生存与胜利。美国的“确保摧毁”战略把打击城布(社会财富)放在首位。在孙子看来,这是一种最拙劣,万不得已才可采取的战略,即攻城战略。因此,福斯特提出美国要根据孙子的战略原则,修改自己现在这种“无的放矢”的、十分不利的战略,用“相互确保生存和安全”取代“相互确保摧毁”,把军事力量作为战略打击目标。据《纽约时报》1980年8月8日报道,美国总统卡特决定采取一种与福特的孙子核战略更加接近的新的核战略。卡特签署的《总统第59号行政命令》决定,新战略将把打击苏联境内的军事目标放在首位。

美国不但制定了“孙子的核战略”,而且又按照《孙子兵法》制定了新战术。他们针对苏联和华约组织在传统武器方面已超过北约,以及可能在西欧发生的战斗,改变过去的攻坚战战术,按照孙武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原则,制定了旨在快速、机动和深入敌后作战的所谓“空运战术”。2000多年前冷兵器时代的孙子,竟成了西方制定核时代战略、战术的精神支柱,这是孙武万万没有想到的。

以上事例足以说明,在世界军事史上,孙武堪称军事学派中独具鲜明特色的佼佼者,《孙子兵法》是文化史上最为绚丽的军事学术之花。我们中华民族应当以有这一杰出的军事学家及其名著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经济学界——企业家、商人等研究《孙子兵法》。

先说日本。日本用《孙子兵法》思想研究管理很积极。山本七平写有《参谋学——<孙子兵法>的读物》的书,杉野机械公司总经理杉野健二十分喜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他说:“在现在这种激烈变动时期,读《孙子兵法》是有效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话说得多么好啊!”日本有几家大公司、大企业,规定下属管理人员必须学习《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认为商场竞争千变万化,若不具有战略、战术思想很难立足社会,所以必须读谋略教科书——《孙子兵法》,读实践《孙子兵法》的典型例证《三国演义》。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在日本,不但搞军事和国防的人把《孙子兵法》看作必读物,甚至在日本最狂热的棒球场上运动员对《孙子兵法》的警句也能脱口而出。一名叫大桥武夫的企业家还著了一本《用兵法经营》的书,宣扬如何用兵法经商。据说,他的公司采用了这种理论后,效率大大提高,业务飞跃发展。”报道还引用这位企业家大桥武夫的话说:“这种经营方式比美国企业经营更合理,更有效。”另据《人民中国》杂志社日本专家村山孚先生介绍,日本中小企业的经理们特别重视中国古典思想的研究,包括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日本一家大公司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把公司所属的中层以上的干部组织起来,举办学习班,一月一期,轮训学习的主要著作就是《孙子兵法》,在一年内办了12期,把应该受训的干部全部轮训了一遍。在轮训中,要求学员根据《孙子兵法》所阐述的思想,研究如何把它运用到现实的管理中去,制定好本企业的发展策略。村山孚先生还介绍说,日本企业家为了使企业生存与发展,使用了两根支柱,或者叫做两个轮子。在生产经营景气时期,使用美国现代管理这根支柱、这个轮子,在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情况下,就要依靠中国的古代思想,特别是《孙子兵法》思想这根支柱、这个轮子。《孙子兵法》中关于运筹谋略、对抗策略的论述是十分精辟的,这也许就是村山孚先生介绍的在日本企业不景气时《孙子兵法》作用尤大的原因所在。其实,不管企业处于景气或不景气状态,《孙子兵法》科学思想都是可以运用的。日本还有一本书叫《怎样当企业领导》,它的作者占部都美曾把《孙子兵法》关于“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话在书中作了介绍,并认为,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孙武讲的五个方面的道德修养,认为《孙子兵法》所说的将帅五德标准,“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适用的”。

再讲美国。美国经济界也重视《孙子兵法》的研究,美国《幸福》杂志国际版在1985年4月29日出的那一期内容中,按照营业额大小开列了美国大工业公司的名单,列在第3位的是通用汽车公司。这家公司的汽车销量1984年为830万辆,销售额839亿美元,在世界汽车工业中居第一。创这个业绩的是这家公司的董事局主席罗杰·史密斯。他怎么创业成功的呢?《亚洲华尔街日报》说,因为他有“战略家的头脑,他能从2000多年前中国一位战略家写的《孙子兵法》一书中学到东西”。美国学者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颂扬《孙子兵法》说:“今日,虽然战车已经过时,武器已经改变,但是,运用《孙子兵法》思想,就不会战败。今日的军事指挥者和现代经理们,仔细研究这本名著,仍将很有价值。”美国另一学者胡伦在《管理思想的发展》中也推崇《孙子兵法》说,“中国孙子写出了最古老而闻名的军事著作”,并就《孙子兵法》中“多算胜,少算不胜”等观点发表议论说:“这说明直线和参谋问题,至少已经存在2500年之久了。”连美国资产阶级的学者都能够给予孙子这样的评价,可以看出孙子在世界上所享有的盛誉是何等的可观。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73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