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十全十美,因此数字一至十完整排列视为祥瑞的象征。数字入诗更是别具一格。
数字入诗,古称“数诗”,也称“十数体”,又称“十字令”。
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二年从车驾,斋祭甘泉宫。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都。四牡耀长路,轻盖若飞鸿。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六乐陈广坐,组帐扬春风。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南北朝鲍照)
南朝齐、梁间范云亦有一首《数名诗》:“一鼓有余气,趫勇正纷纭。二广无遗略,雄虎自为群。三河尚扰攘,楯橹起橨榅。四巡驻青跸,瘗玉旷亭云。五十又舒斾,旗帜日缤纷。六郡良家子,慕义轻从军。七获美前载,克俊嘉昔闻。八音伫繁律,将以安司勋。九命既斯复,金璧固宜分。十难康有道,延着望卿云。”
此诗把封建官场中的仕途悲欢写的淋漓尽致。
数字入诗,还有许多凄美的故事。传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做了官,五年不归。一天,卓文君收到了丈夫的来信,上面只写着14个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八九十百千万
卓文君明白丈夫有停妻另娶的意思,于是她给丈夫也写了一首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银河鹊桥断,六月伏天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泪涟涟一片痴心却盼了个负心汉。
终使丈夫回心转意。
唐朝宰相权德舆也有一首《数名诗》:“一区扬雄宅,恬然无所欲。二顷季子田,岁晏常自足。三端固为累,事物反徽束。四体苟不勤,安得丰菽粟。五侯诚暐晔,荣甚或为辱。六翮未骞翔,虞罗乃相触。七人称作者,杳杳有遐躅。八桂挺奇姿,森森照初旭。九歌伤泽畔,怨思徒刺促。十翼有格言,幽贞谢浮俗
苏东坡与学友赴京赶考,因涨大水,船只行进困难,耽搁时日,眼看应考就要迟到,学友叹曰:
一叶孤舟,坐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浆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亦用数字入联劝勉道:
十年寒窗,进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上联从一数到十,下联又倒着从十数到一,不仅数字使用巧妙得当,而且将莘莘学子寒窗苦读、赴京赶考的艰难表述得淋漓尽致。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厅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宋朝理学家邵雍)描写了恬淡的田园生活。
宋代女诗人朱淑贞有一首《断肠谜》(数字谜语)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其实,这首诗中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合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曹聚仁的《书林又话》,其中一篇题为《数字诗》之中讲到一个宋代广州才子宋湘的故事:
某晚,宋湘登花艇寻乐,诸歌妓围坐。一女倡议,谓宋曰:“公有捷才,请当众即席吟一诗,必须嵌入由一至十的数字;吟得好,在我们之中,任择一人侍奉。”宋问:“莫非戏言?”众云:“绝不食言。”宋应声唱道:“一姐不如二姐娇,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盒粉,扮得八九十分悄。”众皆叹服。宋即选定了某女,女又要他稍待,因为刚才是对众吟的诗,既然要了我,我要你再吟一首倒数字的诗。宋又应声而吟道:“十九夜晚八分月,七姐下来伴六郎;谈到五更四三点,两人同寝一张床。”众女叫绝,某女也欣然就之。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第三十九出《如杭》有一段词:
十年窗下,遇梅花冻九才开。夫贵妻荣,八字安排。敢你七香车稳情载,六宫宣你有朝拜,五花诰封你非分处。论四德,似你那三从结愿谐。二指大泥金报喜,打一轮皂盖飞来。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九十来片,飞入芦花都不见。(乾隆)
清朝有一首嘲南方典史的数字诗《十得》,真堪捧腹。诗曰:“一命之荣算得,两根竹板拖得,三十俸银领得,四方地保传得,五十嘴巴打得,六年俸满报得,七品堂翁靠得,八十养廉借得,九品补服僭得,十分高兴不得。”
清·完颜恽珠《闺秀正始集·吴学素小传》“吴学素,字位贞,江苏娄县人,编修顾伟权室,著有《荫绿阁诗草》。位贞诗才敏捷,相传徐澹园尚书雅集东山,以《闺怨》命题,限溪、西、鸡、齐、啼韵,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丈、尺、半、双等十八字。一时名宿均棘手,顾太史以语位贞。援笔伸纸,立就一律,艺林传诵。诗云:‘百尺楼头花一溪,七香车断五陵西。六桥遥望三湘水,八载空惊半夜鸡。风急九秋双燕去,云开四面万山齐。子规不解愁千丈,十二时中两两啼。’”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有一首七律,则是把自然数按从十到一的倒逆次序嵌入诗中:“十里长城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官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桥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读来则也有一番情趣。
郑板桥写了一首《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终不见。”在这首诗中,将一至十,至千,至万的数字按顺序依次嵌入诗句,读来琅琅上口。
清·况澍《杂体诗钞》载女史杨继端(字古雪,四川遂宁人)《口占漫成》云:“十二阑干水半溪,千红万紫六桥西。两峰黛黯三春梦,一院花飞五夜鸡。鹤到九霄双翮健,书分四体八行齐。道人殷七归何处,百尺高枝莺又啼。”
徐兆奎《闺怨》二首,亦仿此体:“万里三州百粤溪,楼台六七画桥西。八千书寄九秋雁,十二肠回五夜鸡。何日半帘双膝半,几时一案两眉齐。纤纤丈室寻刀尺,散四愁还娇泪啼。”又:“儿童六七戏前溪,二八佳人住阁西。尺素梦来千里鲤,半床愁绝五更鸡。九秋十稔期难定,四达三条路不齐。百万回肠绕丈室,一抬两眼泪双啼。”清·况周颐《餐樱庑随笔》中还记录了一首数字诗《闺怨》,为春明诗社冠军之作。诗云:“六曲围屏九曲溪,尺书五夜寄辽西。银河七夕秋填鹊,玉枕三更冷听鸡。道路十千肠欲断,年华二八发初齐。情波万丈心如一,四月山深百舌啼。”
例如清代有位诗人写过一首《咏麻雀》的打油诗:
一个二个三四个,五六七八九十个,食尽皇家千种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还是清朝道光年间,官员腐败,皆嗜鸦片,有人写诗嘲之:
一进二三堂,床铺四五张;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支枪。
《正始续集》载蓝燕同题同体一首,诗云:“六七鸳鸯戏一溪,怀人二十四桥西。半生书断三秋雁,万里心悬五夜鸡。蚕作百千丝已尽,鸟生八九子初齐。谁怜方寸愁盈丈,刀尺抛残双玉啼。”
再如解放前一首描绘中学教师饥寒交迫生活的诗: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 三餐吃不饱, 四季常皱眉, 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吹,七天一星期,八方逛几回, 九天不发饷, 十家皆断炊。
如描写乡村图景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的诗有:
其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其二:一年收出二年谷,三家有余四家足,举目五六七里内,八九十幢高楼矗。
描写学生中的小混混的讽刺诗:
一进考场,两眼发呆。三思不解,四肢无力。五脏俱焚,六神无主。
七窍冒烟,八面受敌。九死一生,十万火急。千钧一发,万事休矣。
论坛的网友写的描写他们生活情趣的数字诗也是别有新义的:
一块论坛,引二地不识论友辩争;三生有幸,四海之内可结友情;五更天呵欠连天不忍离坛,六七月冒酷暑坚守机前;八仙过海众论友各有妙论,谁都知不可九天揽月,却可为论坛添花织锦;十足的书呆子一群,自享着这块百家争鸣的语坛乐园;千万莫负了这乐园的万千美景,百十条汉子来自九州方圆,君不见八方高人,吟和七律绝响,四方精英,指弹六调五韵;虽只三言二语,却给论坛带来一片清新。
数字入诗,古称“数诗”,也称“十数体”,又称“十字令”。
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二年从车驾,斋祭甘泉宫。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都。四牡耀长路,轻盖若飞鸿。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六乐陈广坐,组帐扬春风。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南北朝鲍照)
南朝齐、梁间范云亦有一首《数名诗》:“一鼓有余气,趫勇正纷纭。二广无遗略,雄虎自为群。三河尚扰攘,楯橹起橨榅。四巡驻青跸,瘗玉旷亭云。五十又舒斾,旗帜日缤纷。六郡良家子,慕义轻从军。七获美前载,克俊嘉昔闻。八音伫繁律,将以安司勋。九命既斯复,金璧固宜分。十难康有道,延着望卿云。”
此诗把封建官场中的仕途悲欢写的淋漓尽致。
数字入诗,还有许多凄美的故事。传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做了官,五年不归。一天,卓文君收到了丈夫的来信,上面只写着14个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八九十百千万
卓文君明白丈夫有停妻另娶的意思,于是她给丈夫也写了一首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银河鹊桥断,六月伏天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泪涟涟一片痴心却盼了个负心汉。
终使丈夫回心转意。
唐朝宰相权德舆也有一首《数名诗》:“一区扬雄宅,恬然无所欲。二顷季子田,岁晏常自足。三端固为累,事物反徽束。四体苟不勤,安得丰菽粟。五侯诚暐晔,荣甚或为辱。六翮未骞翔,虞罗乃相触。七人称作者,杳杳有遐躅。八桂挺奇姿,森森照初旭。九歌伤泽畔,怨思徒刺促。十翼有格言,幽贞谢浮俗
苏东坡与学友赴京赶考,因涨大水,船只行进困难,耽搁时日,眼看应考就要迟到,学友叹曰:
一叶孤舟,坐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浆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亦用数字入联劝勉道:
十年寒窗,进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上联从一数到十,下联又倒着从十数到一,不仅数字使用巧妙得当,而且将莘莘学子寒窗苦读、赴京赶考的艰难表述得淋漓尽致。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厅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宋朝理学家邵雍)描写了恬淡的田园生活。
宋代女诗人朱淑贞有一首《断肠谜》(数字谜语)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其实,这首诗中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合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曹聚仁的《书林又话》,其中一篇题为《数字诗》之中讲到一个宋代广州才子宋湘的故事:
某晚,宋湘登花艇寻乐,诸歌妓围坐。一女倡议,谓宋曰:“公有捷才,请当众即席吟一诗,必须嵌入由一至十的数字;吟得好,在我们之中,任择一人侍奉。”宋问:“莫非戏言?”众云:“绝不食言。”宋应声唱道:“一姐不如二姐娇,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盒粉,扮得八九十分悄。”众皆叹服。宋即选定了某女,女又要他稍待,因为刚才是对众吟的诗,既然要了我,我要你再吟一首倒数字的诗。宋又应声而吟道:“十九夜晚八分月,七姐下来伴六郎;谈到五更四三点,两人同寝一张床。”众女叫绝,某女也欣然就之。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第三十九出《如杭》有一段词:
十年窗下,遇梅花冻九才开。夫贵妻荣,八字安排。敢你七香车稳情载,六宫宣你有朝拜,五花诰封你非分处。论四德,似你那三从结愿谐。二指大泥金报喜,打一轮皂盖飞来。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九十来片,飞入芦花都不见。(乾隆)
清朝有一首嘲南方典史的数字诗《十得》,真堪捧腹。诗曰:“一命之荣算得,两根竹板拖得,三十俸银领得,四方地保传得,五十嘴巴打得,六年俸满报得,七品堂翁靠得,八十养廉借得,九品补服僭得,十分高兴不得。”
清·完颜恽珠《闺秀正始集·吴学素小传》“吴学素,字位贞,江苏娄县人,编修顾伟权室,著有《荫绿阁诗草》。位贞诗才敏捷,相传徐澹园尚书雅集东山,以《闺怨》命题,限溪、西、鸡、齐、啼韵,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丈、尺、半、双等十八字。一时名宿均棘手,顾太史以语位贞。援笔伸纸,立就一律,艺林传诵。诗云:‘百尺楼头花一溪,七香车断五陵西。六桥遥望三湘水,八载空惊半夜鸡。风急九秋双燕去,云开四面万山齐。子规不解愁千丈,十二时中两两啼。’”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有一首七律,则是把自然数按从十到一的倒逆次序嵌入诗中:“十里长城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官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桥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读来则也有一番情趣。
郑板桥写了一首《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终不见。”在这首诗中,将一至十,至千,至万的数字按顺序依次嵌入诗句,读来琅琅上口。
清·况澍《杂体诗钞》载女史杨继端(字古雪,四川遂宁人)《口占漫成》云:“十二阑干水半溪,千红万紫六桥西。两峰黛黯三春梦,一院花飞五夜鸡。鹤到九霄双翮健,书分四体八行齐。道人殷七归何处,百尺高枝莺又啼。”
徐兆奎《闺怨》二首,亦仿此体:“万里三州百粤溪,楼台六七画桥西。八千书寄九秋雁,十二肠回五夜鸡。何日半帘双膝半,几时一案两眉齐。纤纤丈室寻刀尺,散四愁还娇泪啼。”又:“儿童六七戏前溪,二八佳人住阁西。尺素梦来千里鲤,半床愁绝五更鸡。九秋十稔期难定,四达三条路不齐。百万回肠绕丈室,一抬两眼泪双啼。”清·况周颐《餐樱庑随笔》中还记录了一首数字诗《闺怨》,为春明诗社冠军之作。诗云:“六曲围屏九曲溪,尺书五夜寄辽西。银河七夕秋填鹊,玉枕三更冷听鸡。道路十千肠欲断,年华二八发初齐。情波万丈心如一,四月山深百舌啼。”
例如清代有位诗人写过一首《咏麻雀》的打油诗:
一个二个三四个,五六七八九十个,食尽皇家千种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还是清朝道光年间,官员腐败,皆嗜鸦片,有人写诗嘲之:
一进二三堂,床铺四五张;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支枪。
《正始续集》载蓝燕同题同体一首,诗云:“六七鸳鸯戏一溪,怀人二十四桥西。半生书断三秋雁,万里心悬五夜鸡。蚕作百千丝已尽,鸟生八九子初齐。谁怜方寸愁盈丈,刀尺抛残双玉啼。”
再如解放前一首描绘中学教师饥寒交迫生活的诗: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 三餐吃不饱, 四季常皱眉, 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吹,七天一星期,八方逛几回, 九天不发饷, 十家皆断炊。
如描写乡村图景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的诗有:
其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其二:一年收出二年谷,三家有余四家足,举目五六七里内,八九十幢高楼矗。
描写学生中的小混混的讽刺诗:
一进考场,两眼发呆。三思不解,四肢无力。五脏俱焚,六神无主。
七窍冒烟,八面受敌。九死一生,十万火急。千钧一发,万事休矣。
论坛的网友写的描写他们生活情趣的数字诗也是别有新义的:
一块论坛,引二地不识论友辩争;三生有幸,四海之内可结友情;五更天呵欠连天不忍离坛,六七月冒酷暑坚守机前;八仙过海众论友各有妙论,谁都知不可九天揽月,却可为论坛添花织锦;十足的书呆子一群,自享着这块百家争鸣的语坛乐园;千万莫负了这乐园的万千美景,百十条汉子来自九州方圆,君不见八方高人,吟和七律绝响,四方精英,指弹六调五韵;虽只三言二语,却给论坛带来一片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