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锦清教授谈公示语的翻译
长三角联合编制《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老弱病残孕专席”怎么翻译(转)
《解放日报》记者 徐敏 2009-08-24 01版:要闻
http://epaper.jfdaily.com/jfdaily/html/2009-08/24/content_247141.htm
公园草地上竖牌,“小草有生命,脚下多留‘青’”,怎么翻译?“老弱病残孕专席”又该怎么译?……这些令管理者们头疼的翻译问题将得到解决。记者日前获悉,上海、江苏、浙江三地联合编制《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以此规范长三角地区公共场所的英文译写,进一步提升区域社会文明形象,推动区域国际化进程。相关内容已在上海语言文字网上公示。
“九折优惠”怎成“一折优惠”
目前本市公共场所英文使用情况不容乐观。“不必特意去‘捉’,走在街上,五花八门的英语译写错误随处可见。”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姚锦清说。
有的是信息错误,如“九折优惠”译成“90% off”,变成了“一折优惠”,正确译法是“10% off”。有的是语言使用不当,如“残疾人电梯”译成“Disabled Lift”,变成了“残疾的电梯”,正确译法是“Accessible Lift”。“小心地滑”译成“Slip Carefully”,变成了“小心地滑倒”,正确译法是“Caution:Slippery Floor”。
去年,市语委在全市范围检查英文使用3146处,发现拼写或词法句法错误、大小写和标点等体式错误、词语切分失误、漏译等现象162例,不符合英语使用习惯或英语国家文化内涵的生硬翻译169例,英语使用不当现象共计331例,不规范率约为10.5%。
“粗”“细”得当体现规范通俗
姚锦清告诉记者,在编写《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时,专家们也会产生学术分歧。为了确保译文的质量,编写组邀请母语为英语和有较长英语国家生活经历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翻译工作,同时大量参考维基百科和英文谷歌网站,在此基础上讨论定稿。最终,编写组达成一致意见:公共场所英文译写需遵循合法性、规范性、准确性、通俗性等原则。
如当一个中文词语对应多个英文词语时,应细分不同英语词语的差别。如:指示“入口/出口”的方向时,译为“Way in/ Way out”,表示“入口/出口”设施本身时,译为“Entrance/ Exit”。当多个中文词语对应一个英文词语时,尽量完整罗列相关的中文词语或表达方式,如:园、苑、圃在中文名称中可以指公园、花园、居民小区等,难以区分,因而均译作“Garden”。有的属于英语国家不用的复杂的表述方法,如“老弱病残孕专席”,一般不按照字面直译,而译作“Courtesy Seat”。
礼貌用语要有“限度”
公共场所的英文应怎样体现礼貌用语?编写组专家认为,为准确、明晰地传达相关指令信息,礼貌语的运用要有限度,不同情况不同处理。
对于一些服务类、提示性信息,可使用礼貌语。如:“请勿吸烟”通常译作“No Smoking”。而在非明确严禁吸烟的场所,可委婉地译作“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有的指令信息,并不一定要按字面直译。如“小草有生命,脚下多留‘青’”,不做文学翻译,而只翻译其基本指令信息,为“Keep off the Grass”。因为在英语国家,通常不用文学语言来写提示语。
如果是表达安全警示等信息的警示性语句,一般不采用委婉语气,相关的“请”“请勿”等礼貌语、委婉词均不译出。如:“危险!请勿靠近”译作“Danger! Keep Away”。专家认为,警示语必须准确无误地告诉受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据悉,《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的内容涉及交通、旅游、文化、教育、金融、卫生等12个具有“窗口”性质的行业,其推行后,长三角公共场所的英文译写将有据可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