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没有得到诺贝尔奖
——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2007年12月7日
(英国)多丽丝·莱辛
我们记着古老的格言:“读书使人充实”——别理会有关暴尸的种种笑话——读书使女人和男人满腹知识,有关历史,有关各种各样的学识见闻。
但我们西方人不是世上唯一的民众。不久前有个去过津巴布韦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到一个村庄,那里的人们三天没有吃上东西了,却仍在谈论书,谈如何获取书,谈教育。
我参加了一个小组织,它组建的初衷是给这类村庄输送图书。另外还有一群人也曾在津巴布韦旅行了解百姓生活。他们报告说,情况并不像常说的那样,相反,乡村里有很多有见识的人,退休教师,休假教师,放假的孩子以及老年人。我本人曾提供资助做了个小调查,看人们想读些什么书,发现调查结果和一项瑞典民调一般无二,虽说此前我对后者并不了解。那里的人想读的书的种类和欧洲人一样——各种长篇小说,科幻小说,诗歌,侦探小说,戏剧,自助读物,比如如何到银行开户之类,还有所有的莎士比亚的剧本。为非洲村庄找书的难点之一,是他们不知道能够弄到哪些书。所以,学校的指定读物,比如《卡斯特桥市长》,很得追捧,因为它们碰巧容易得到。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动物庄园》是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
我们尽可能地搜罗书籍,不过请记住,在津巴布韦买一本质量不错的英国纸皮书要用掉一个月的工资,那还是在穆加贝的恐怖统治之前。如今通货膨胀,一本书恐怕要用好几年的薪水。不过,一旦把一箱书送到村里——别忘了,汽油非常稀罕——迎接它的会是泪水。
写作和作家不会出自没有书的房子。
差异正在这里。阻碍正在这里。
我在阅读你们最近的获奖者的演说。拿令人称奇的帕穆克说吧。他说他父亲有一千五百册书。他的才能不是凭空产生的,他与伟大传统息息相连。
还有维·苏·奈保尔。他说印度吠陀经典与他的家族记忆密不可分。他父亲鼓励他写作。待他到了英格兰他自然就用上了大英图书馆。因而他也和伟大传统十分亲近。
让我们再看看约翰·库切。他不仅亲近伟大传统,他就是传统。他曾在开普敦教授文学。我真遗憾自己没有上过他的课,不曾亲炙他瑰奇而勇敢无畏的思想。
若想写作,若想创造文学作品,必须和图书馆、书籍以及文学传统密切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