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南无三藏玄奘大遍觉祖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73

[转载]转发:中国20世纪四大传记

$
0
0

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四位大师为四位历史人物做了传记。虽然篇幅不是很大,但学术功底强、引证史料丰富、观点鲜明,很有影响力,合称“中国20世纪四大传记”。

一、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记》

这是国学大师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本书所记载的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民胞物与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但苏东坡还是屡遭贬降,甚至受到逮捕,忍辱苟活。

二、朱东润的《张居正传》

张居正、大明王朝杰出的政治家,一代首辅、万历皇帝的老师。他的新政、他的一条鞭法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但是中国历史那种“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宿命也同样压在了张太岳的身上。他身后的命运是何其的惨淡!如果大明王朝果真能矢志不渝的执行“张相”所指定的方略,或许真的会中兴有望,但那又怎么可能呢?如同王安石一样张太岳也败了,但这似乎是一种逃不掉的历史规律,和几千年的封建传统作对、和一个不可救药的封建王朝较劲,那将是一场徒劳无益却又可歌可泣的战斗,不得不叹息,世间已无张居正。

朱东润先生(1896-1988),江苏泰兴人,中国古代文学及各体文学专家。1916年英国伦敦西南学院肄业。建国后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全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等,是复旦大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他为中文系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陆游研究、梅尧臣研究、中国文学等课程,并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生。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历史,尤其专长历史人物传记文字的创作。善于将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历史结合起来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史实的分析考辨,著有《张居正大传》、《杜甫叙论》等传记文字作品,其《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他还是一位书法家,篆、隶、行、草无不精善。

三、吴晗的《朱元璋传》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做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本书是关于朱元璋传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经过作者四次的修改最终成此书,文笔生动形象,而又不乏翔实的史料依据,对朱元璋从一名农民起义领袖当上君主的历程进行了讲述,对于研究明史以及对朱元璋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关于吴晗先生,其实已经不必做大的介绍。吴晗、邓拓、廖沫沙的“三家村”大家都是知道的。吴晗先生是公认的明史专家,他的著作对中国历史可谓影响深远。毛泽东多次为《朱元璋传》提出意见,其关注程度可见一斑。吴晗先生的《海瑞罢官》更成为掀起文革的导火索,可见先生对于中国发展的联系了。
四、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负责任地说,把李鸿章界定为大卖国贼我个人觉得值得商榷。我们经历了100多年的变迁需要做历史性的反省。不应以道德角度看历史,而更多的应宏观全面从技术角度看历史。
梁先生认为李鸿章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不知国家为何物,不知国家与政治有若何之关系,不知政府于人民有若何之权限,不知大臣当尽之责任。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李鸿章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李鸿章,忠臣也,儒臣也,政治家也,外交家也。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本书是梁启超著于光绪二十七年的书,作者站在当时的立场对李鸿章的一生作出了可观而真实的评价。李鸿章是一个与中国历史有很大关系的人物,本书为李鸿章作传实际也是对中国这段历史的描述,本书第一章介绍了中国历史和清朝历史与李鸿章的关系;第二章李鸿章未达之前和当时的中国形势,介绍了李鸿章的家世与中国的内乱;第三、四章介绍了作为兵家的李鸿章;第六章是阳武时代的李鸿章,分析了李鸿章办理洋务失败之由;第七章是中日战争时代的李鸿章,分析其在中日战争中的地位。第八、九章是李鸿章作为外交家。第十章投闲时代的李鸿章;第十一章李鸿章的末路,义和团之起、联军合约都在此时;最后一章将李鸿章与古今东西人物进行比较,叙述了李鸿章的轶事。
李鸿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争议颇大的人物,梁启超在在论及李鸿章的一生时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这也是本书的整体观点。本书全仿西方人传记之体,记述了李鸿章一生的行事,而加以论断,有很大的客观性。
学习不应该人云亦云,要有冷静的分析和辨别,李鸿章败虽不足耻,但那些躲在朝堂之上不思进取处处掣肘当面说好话背后下黑手的人又算得上什么英雄好汉?李鸿章有首诗写的很好“丈夫执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73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