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玑图》的两个版本(一)
——美丽而神秘的《璇玑图》
李蔚
《璇玑图》传世的有840字、841字两种版本。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中心是否空格:中心无空格、无“心”字者为840字本,有“心”字者为841字本。现在广为流传的是841本,它被收录在小说《镜花缘》里。十多年前,所有木刻及铅字印刷的都是此图,一般人比较容易找到。
而据笔者研究,两种版本中最接近苏蕙原著的,乃世所稀见、从来只有两个手抄本传世的840字本,其一为朱淑贞抄本,现存北京国家图书馆,一为管道升抄本,藏于大英博物馆,北京国家图书馆有其照相底版。朱、管二位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这两件抄件是否为其原作,未详。840字本在笔者1996年出版的《诗苑珍品璇玑图》里,第一次得到校改印刷,开始为世人所知。
840字本的产生在时间上要早于841字本。从哪些方面可以断定840字图更早呢?
1、从史料上看,840字图在先。《璇玑图》字数见之于史籍,记载最早者,为初唐编纂的《晋书》,而《晋书》明确指出: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凡八百四十字。”降至宋、元,从朱淑真、管道升两个抄本看,也都是840字图。这说明:840字图不但出现最早,而且流传时间很长。而841字图则不然。它最早见于明代。明代释子起宗道人读图得诗3700余首,明康万民又增读出来几千首,所据均为841字图。(附带说明:起宗,是明代人,这在康万民所著《织锦回文图》一书中作了清楚的交待。且起宗录其读法赠仇东之,亦在明代。其为明人无疑。现在各种资料,包括《辞源》等工具书,均定起宗为宋、元间人,误。其误盖出于《四库全书》。《四库》推测起宗为宋、元间人的唯一根据为王士祯《居易录》载赵孟钇薰艿郎惰嵬颊婕!贰5瞬楣苁洗俗鳎蘼鄞笥⒉┪锕菟厥殖荆只颉冻乇迸级痢匪兀晕蕖捌鹱凇弊盅此低贾舛潦撬白怨劬俊薄⒖炭嘧暄械慕峁S纱丝杉峭跏快跷螅贾隆端目狻肺螅贾陆袢罩钗蟆#
2、从诗图的内容看,840字图是健康的,而841字图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却大可挑剔。840字图:“辛苦君身客外方”,表现的是妻子对丈夫的体贴和安慰,听起来舒服。841字图将此句改为:“身荣君仁离殊方”,什么“身荣”,俗气,势利,讨好!840字图:“怨悲羞掩,卑贱何如!”(在你面前,我的怨艾、悲伤、羞愧全都掩藏。我是何等地卑贱啊!)又爱又气,女性的自尊,跃然纸上!841字图改为:“贱女怀叹,鄙贱何如”,自称“贱女”“鄙贱”,何等自卑!840字图:“人之女体有柔刚”,是就性格说的。841字图改为:“人贱为女有柔刚”,仍是忘不了自轻自贱。类似例子还有。840字图显现的是一位温柔、多情、坚强、自尊、自爱,与丈夫人格完全平等的身心健全的女子;而841字图中,女诗人说话作事,总像矮人半头。很明显,前者体现了古代北方女子的形象,后者则是宋元明以来妇女的屈辱人格的反映。它只会是男尊女卑的专制时代知识分子对诗图胡乱加工篡改的结果。
3、从文风看,840字图,诗风古朴,可以明显觉察出《诗经》的影响。诸如:“君子好逑”(《关睢》)、“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伯兮》)、“我觏之子,衮衣绣裳”(《九罭读yù》)、”硕人其颀”(《硕人》)、“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广》)、“采封采菲,无以下体”(《谷风》)、《鹿鸣》、《河广》、《周南》、《召南》……等。而841字图却颇多迂腐意味。如:840字图:“残草绿,乱花飞”,在841字图中这两句改成了“遗孤妾,散离群”,优美的风景描写没有了,代之而来的是声声哀鸣。840字图:“飘佩鸣玉,步之汉滨。鸣佩飘玉,风竹曳音。”多有味道!841字图改为:“飘离微隔,乔木谁阴。微离飘飘,步之汉滨。”总是忘不了寻求“乔木”的保护,思想境界差多了。
4、841字图,多了一个“心”字,自然又多出了不少诗。但是这些句带“心”字的诗,质量实在平平,同其他诗不大般配,有些甚至解读都显得很勉强。如:“奸因女嬖至深微,识知别改明玑心。”押韵倒是押韵,就是实在费解。“奸”当“扰乱”讲,“微”是幽昧不明的意思。第一句可解为:正常生活之所以被打乱,盖因你宠幸那女的,以至于严重地幽昧不明。第二句,“识”可以解释为知道;“知”,相契,相亲。“玑”是不圆的珠子。要硬来解释,只好这样:知道你的相亲已经改为别人,于是织了诗,来表明我这已非圆珠般朗润的心。带“心”字的诗,这样费解,显然不是原诗中所应当有的。
那么,这“心”字是怎样填上去的,840字又怎么会变成841字?原来,这个位置正当中心,从左而右是第15行,从上而下也是第15行,其坐标为:15•15。推测当初中心空白,后来辗转抄写,抄写者大约为了定位置,就在空白处写上一个“心”字,久而久之,混同正文。而它的冒名插入,又相当协韵,增添了很多的诗。于是在那种以读诗愈多为逾佳的社会环境中,也就无人去冷静地加以纠察了,以至讹传到现在。
本文采用的840字本,是以朱淑真《璇玑诗图》手抄本为底本,参照管道升840字图手抄本及841字系统诸印本及抄本,斟酌校订而得。在朱本中,共改动了21字。本文涉及的841字本,则是以流传最广的《镜花缘•璇玑图》为底本,参照其他各种版本和手抄本斟酌改定,共改动24字。
《璇玑图》本来“五彩相宣”,后人辗转传抄,不复施彩。若兰所施之色,史无记述。传本施彩不一。本文两图着色,也只是为了绎诗的方便,没有任何其他含义。
——
朱淑贞所藏《璇玑图》(840字,手抄本原件)
《璇玑图》的两个版本(二)
——美丽而神秘的《璇玑图》⑿
李蔚
管道昇所藏《璇玑图》(840字,手抄本原件)
管道昇所藏《璇玑图》(手抄本),原件现藏大英博物馆,1935年,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曾拍为胶卷底片,底片现藏文津街分馆。原件3页。图左侧标题:“璇玑变幻”,是诗图一环内的解题诗:“苏氏诗图,璇玑始乎。始乎苏氏,诗图璇玑。”更左为一环解出的诗4首。这件诗图是今天知道的较早的抄件,仅晚于朱淑贞图几十年。此件为管氏真迹或后人抄本,有待研究。
管道昇所藏《璇玑图》(840字,手抄本誊抄)
传世的《璇玑图》841字版本
此图以《镜花缘•璇玑图》为底本,参照各种版本及手抄本校改而成,共改动24字。详见李蔚《诗苑珍品璇玑图》348-350页(东方出版社)。
(《美丽而神秘的<璇玑图>》(电子版)全文完)
(2012.9.1)
解读《璇玑图》触怒天神,火烧楼房三间
——美丽而神秘的《璇玑图》(3)
李蔚
《璇玑图》原物是一件五彩相宣、色彩斑斓的丝质品。但传世的仅为文字作品,而文字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印刷施彩困难,传下来的仅是这样一件黑色诗图:
蓁筝流脆激弦商秦西发声悲摧藏淳风和咏宜高堂嗔忧增慕怀惨伤仁芳娟月夜君无家楚姿淑窕窈伯召南周风兴自后妃荒从是敬孝克基智兰华容饰谁为妍间闱中节厉女楚郑卫姬河广思归淫持所慎念阙恭怀蕙香生英色耀葩越迤逶路遐望咏歌长叹不能奋飞绝雍和家远悒疑德秀斜日依泪沾裳隔颀其人硕奏双商清调歌我衮衣诫思克慎敦节容圣敷情中伤路旷遐土追相声同征宫调弦谱感我情悲箴庸顽肆谗愚滋虞阳嗟叹怀梦所惊乡谁为容冶色姿艳华色翠羽葳蕤所慈孝念逊谦蒙唐春方外客身君苦辛苦艰难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矢终笃志贞墙禽心音春身深加冤何生我备文繁虎龙怀伤思悼岑萌荧容城贞明妙面伯改曳濡我日兼丁是艰苦扬彩华雕旂悲感戚叹幽防犹苟倾忠难重娘在者竹物乎润愁漫漫愁琐丽壮观饰容乖情独抱岩在炎不在我受华意诫惑风品集浸瘁婴是忧阻光美耀绣衣谁者我盼峻祸盛义戒害肤勋惑旧违玉德疾恨少章时桑诗终始诗情明仁颜贞寒嵯深宠姬后凶源业故弃爱飘地愆构精徽盛翳雅恋图璇玑灼贤衰物岁峨察渐班妾奸祸昌新故间佩天辜罪神恨昭感兴眷诗始怨别改知识深微致宠嬖谗因嫔霜遗亲鸣施何积遐元叶孟鹿作氏苏平义行华终凋渊虑人婕赵佞所沩冰旧违玉德因怨幽微倾宣鸣此丽词理兴士容始松重远伐妤氏人恃降齐君殊步贵备其旷怨悲羞掩事往感年衰思感靡宁涯慎用乱飞作恣汭洁乎我之乎尝根远卑贱何如眺远劳深情情伤孜孜经在昭辇燕乱恶配志惟同汉均苦难分念是旧感味薄消酒卮时依枕屏网未青汉实帏骄英清钦衾滨云辛寻凤誰为独居调琴非故声形劳想追罗形青成生庭盈皇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鱼札书浮沈华英翳耀潜阳林西照景薄榆桑伦望云浮寄身轻飞龙施何激愤违志壮心违一生苦思光长君思念好仇匹远辉光饰宣彩文昭为誰与将身饰丽华美俯仰容仪流愁叹发容摧伤飘空鸾掩镜凤孤帏德亏不盈无衰有盛惟替无日不悲电厢东步阶西游迹阔飞花乱绿草残怀移西日白年往时旧游倏忽若驰迅休林桃憩圃桑沉疏春阳和鸿雁归圣资何情忧感悼衰志节上通神祗催扬沙尘清泉流江爱微尘通感明神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私生鸠双巢凤孤翔湘亲刚柔有体女之人房幽处己闵微身长路悲旷感下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面对这黑压压的一篇,有谁能够读懂?
在我国的文学作品里,最难读的,莫过于这幅《璇玑图》了。
不仅一般读者看着头疼,有些学者也未能外。由权威的中华书局出版的、著名学者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竟然也把这样好端端的一幅四方四正的诗图,按散文,排为长方形。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重印的李渔小说《合锦回文传》,犯的也是同样的错误。如是,闻名历史的这幅杰作,就变成了无法解读的“文字垃圾”。
用普通读法无法解读的《璇玑图》,带着极大的神秘性。由于它的原件是一件彩色的丝织品,民间甚至有了这样的传说,这幅图的织造者苏蕙是天上的织女星下凡,《织锦回文诗》所以难解,是由于其内藏有天机,天机不可泄露,谁泄露谁召祸。据说有人就是研究诗图,解诗三百余首,因泄露天机遭了大祸,家中三间楼房被火烧尽片瓦无存。①
人们愈是不懂,愈是想解开。谁能解开,谁就算有本事,从中得诗越多,说明才情越大。《璇玑图》的解读,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衡量才情高下的一个标志。这种社会风气,在清代达到顶峰。李渔的小说《合锦回文传》中,把这种风气,表现得淋漓至尽。“神童”梁栋材和才女桑梦兰,各有《璇玑图》半幅,又各从中绎出诗若干,彼此倾慕,经过无量曲折,终成夫妻。梦兰又把另一才女梦蕙介绍给自己的丈夫,三人同结连理,彼此唱和。
陡兀而起的、惊人的、大方块式的文学构建,超出黑白世界的色彩斑斓的诗的新的样式,大片似懂非懂的诗句,巧妙无比的织造技术,这一切,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震撼力。
难解的《璇玑图》对历代文人学士是一个诱饵,许多人想征服它,不辞辛苦,力求攻克。上至皇室,下至诗人、学者和普通百姓,乃至寺院僧人,都有人参与其间,大家带着浓厚的探索兴趣来从事诗图的破解活动。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宋代著名画家、被后人誉为“宋画第一”的李公麟,与李清照齐名的宋代杰出女诗人朱淑真,赵雪松夫人、画笔清绝、书牍行楷与雪松相似、几不能辨的才女管道升,明代状元康对山之孙、著名学者康万民。僧人起宗,把《璇玑图》一分为七,找出不同的方法,逐一解读。对诗图的解读作出努力的,还有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今人贵州大学张启成教授、西北政法学院吕夷、刘淑芳先生都深入研究过诗图的解析。
经由历代长期之努力,《璇玑图》里的诗终于被逐步打开。而且从中解读出来的诗越来越多。朱淑真从中读出81首。②程篁墩家出衍圣孔公所藏旧本,得诗140多首。③贵州大学教授张启成,解析《璇玑图》,得诗198首以上。④武则天在《<璇玑图>记》中说,图中“题诗二百余首”。⑤幺厓子少读此图。得绝句260首。⑥“怀凤山人”仇东之亦得260首。⑦金古良撰绘的《无双谱》说,苏蕙的回文诗,读诗300余首。①杨文公增读至500余首。明万历间,安徽诸生侯珦曾衍苏氏回文,得诗800首,著有《衍回文诗》。⑧《带经堂诗话》卷二十、卷二十六载黄庭坚诗:“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亦有英灵苏蕙子,只无悔过窦连波。”说明黄氏从诗图中破解出了1000首之多。
《璇玑图》曾被李汝珍(约1763——约1830年)收录在小说《镜花缘》。随着小说的流传,诗图在民间广为人知。根据小说里提供的解读方法,笔者逐首排列,发现读出的诗,遗漏、错误和重复三者都有。而真正绎出者为2042首,其中,按彩色分读,得诗582首,哀萃芳读1460首,数量超出上述诸家。
管道升(1262-1319)在《<璇玑诗图>跋》中说,她从诗图中“得诗3518首,遂快然自得。”⑨
明人起宗道人把诗图解读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因为他的解读方法传世,所以,影响很大。起宗将《璇玑图》一分为七,每图有每图的解读方法,按其读法,自称可得三、四、五、六、七言诗3752首。《词源》及各种工具书均沿用此数。但据笔者逐首检查,此数实误。用他的读法,全图绎诗为3744首,不是已成定论的3752首。
同为明代人的康万民(他是明状元康对山的孙子,他们与苏蕙同为陕西武功县人),在起宗第三图的基础上,又附增一图,新增诗4206首,自称“合(起宗)原读3752首,共7958首。”实际康氏增读,除重复及计算错误外,为4188首,合起宗原读3744首,共7932首。康氏读数之误,如同起宗之误,以讹传讹,一直误用至今,亦见于各种有关书籍、《辞源》等工具书中。
今人吕夷刘淑芳对从诗图读出的七言诗,叠读中间一字,使七言四句变为四言八句。他们二位研究起、康读法,加上自己新读,“总计读诗4408首”。照录康万民增读的3788首,两数相加,全图读诗应为8196首。①
乾隆四十六年,熊家振编撰的《扶风县志》说:《璇玑图》可读诗9958首。①
康万民的弟弟禹民,自号“水衡渔叟”,在万民之后,说:他又可以多读出2000余首,共可读出万首。可惜,其法不传,无从深究。
据说,近日又有国外学者在大功率计算机上对《璇玑图》再次破译,竟得诗词39827首。⑩读法不详。
总之,从81—140—198—200—260,再到300—500—800—1000,再从2042—3518—3744—7932,到8196—9958—10000—39827,诗是越读越多了。
或者解不开,或者一解就近四万首,这就是《玄机图》!
《璇玑图》可真怪!
①吕夷刘淑芳:《法门寺的织锦回文诗研究》,打字本
②朱淑真《<璇玑诗图>绎诗》手抄本,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③《名媛诗归》卷八
④张启成:《探索<璇玑诗图>的奥秘》,《贵州社会科学》1989年第10期
⑤武则天《璇玑图记》
⑥《名媛诗归》卷八
⑦《织锦回文诗•织锦图起宗道人读法跋》
⑧安徽文化网•桐城人物(大全)录5
⑨管道升:《<璇玑诗图>跋》手抄本,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⑩《哪位大哥给几个841字【回文璇玑图】的读法•最佳答案》
《璇玑图》鬼斧神工的构架:三环、八系(二)
——美丽而神秘的《璇玑图》(5)
李蔚
四言诗,二十四首,织入二、三环中间地带的中部。上下两块,横输;左右两块,竖输。标以红色,其图:
其诗:
本诗十七:“所因祸源,肤受难明。祸因所恃,恣恶骄盈。”(右侧第六行)
本诗十八:“佞谗奸凶,害我忠贞。奸谗佞人,作乱帏庭。”(右侧第五行)
本诗十九:“赵嬖妾后,戒在倾城。妾嬖赵氏,飞燕实生。”(右侧第四行)
本诗二十:“班宠婕妤,乱辇汉成。婕宠班姬,义不苟容。”(右侧第三行)
本诗二十一:“人致渐宠,盛炎犹荧。渐致人伐,用昭青青。”(右侧第二行)
本诗二十二:“察微虑远,慎在未形。虑微察深,祸在防萌。”(右侧第一行)
本诗二十三:“周南召伯,窈窕淑姿。召南周风,兴自后妃。”(上方第一行)
本诗二十四:“楚郑卫姬,河广思归。卫郑楚女,励节中闱。”(上方第二行)
本诗二十五:“长歌咏望,遐路逶迤。咏歌长叹,不能奋飞。”(上方第三行)
本诗二十六:“双商清调,歌我衮衣。清商双奏,硕人其颀。”(上方第四行)
本诗二十七:“弦调宫征,同声相追。宫调弦谱,感我情悲。”(上方第五行)
本诗二十八:“姿艳华色,翠羽葳蕤。华艳姿色,冶容为誰?”(上方第六行)
本诗二十九:“构罪积怨,其根难寻。积罪构恨,浸润日深。”(左侧第六行)
本诗三十:“愆辜何因,备尝苦辛。何辜愆疾,集乎我身?”(左侧第五行)
本诗三十一:“施天地德,品物濡春。地天施德,贵乎均云。”(左侧第四行)
本诗三十二:“鸣佩飘玉,风竹曳音。飘佩鸣玉,步之汉滨。”(右侧第三行)
本诗三十三:“爱间亲违,殊我同衾。亲间爱违,惑者改心。”(左侧第二行)
本诗三十四:“弃故遗旧,君乎惟钦。遗故弃旧,诫在伯禽。”(左侧第一行)
本诗三十五:“心壮志违,愤激何施?志壮心违,一生苦思!”(下方第一行)
本诗三十六:“饰丽华美,俯仰容仪。华丽饰身,将与誰为?”(下方第二行)
本诗三十七:“惟盛有衰,无盈不亏。有盛惟替,无日不悲。”(下方第三行)
本诗三十八:“旧时往年,白日西移。往时旧游,倏忽若驰!”(下方第四行)
本诗三十九:“志衰悼感,忧情何资?悼衰志节,上通神祗。”(下方第五行)
本诗四十:“葑遗下体,作者成辞。下遗葑菲,采者无私。”(下方第六行)
《璇玑图》基本内容综述
——美丽而神秘的《璇玑图》(8)
李蔚
《璇玑图》究竟说了些什么?苏蕙的46首本诗对此已经作了清楚地说明。为便整体掌握其内容,这里,再作一综合叙述。
苏蕙在《璇玑图》中,首先从丈夫离开秦州写起。窦滔去襄阳就任安南将军,仪式隆重,军容威武,英气勃发。苏蕙是这样追述当年盛况的:“龙虎繁文备,扬彩华雕旂。容饰观壮丽,光美耀绣衣!”(绣满龙虎图案、饰以铃铛、写有“窦”字的旗帜,迎风飘扬,多彩而华美!您,容饰壮丽,绣衣闪耀着美丽的光辉!)
送别的地点在“林西”。当时,阳光明媚,桑榆景美。苏蕙殷切叮嘱丈夫:“民生催迅电流光。”(战乱之后,人民生计急需安排,其情之紧迫,犹如迅急之闪电流光。)告诫他:“微元恨徽章,时盛昭叶倾。宣孟感翳桑,诗雅兴《鹿鸣》。” 切勿穷兵黩武,要懂得“微元恨徽章”──群众是不喜欢战争和军队的。在前秦兴盛的当时,“叶(世)倾”的苗头已有表现。因此,特别要注意文治,兴起一代新风:“诗雅兴《鹿鸣》”;不要在“翳桑”(绝粮的贫民)面前“宣孟”:炫耀武力。
苏蕙对苻坚主持的前秦政权是热诚拥护的,比之于唐虞胜世:“任智怀德圣虞唐”;对于它的兴旺发达,满怀期待:“贞妙重华勋业昌”。她在诗中,鼓励丈夫:“皇圣怀德昭龙麟,当所专一志贞纯”──在此圣皇时代,有一番切实的作为。要以“窈窕淑姿”的召公为表率,在开创象《诗经·召南》十四篇描绘的“周风”那样的美好社会的事业中,显露身手。
接着,女诗人向丈夫描述了自离别后,自己如何日益憔悴:“士行别贤仁(人),颜衰改华容”,“麟凤分远旷幽遐,神精少瘁愁兼加”;回顾往事,远眺襄阳,把酒无味,调琴非声:“衰年感往事,眺远劳深情。卮酒消薄味,调琴非故声。”
她多么渴望能够亲往襄阳与丈夫相聚啊!然而,道路遥远,旅途艰辛,远非她这样一位柔弱女子所能胜任:“钦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津河隔塞殊山梁,民下感旷悲路长。身微悯己处幽房,人之女体有柔刚。”她认为:尽管“卫郑楚女,厉节中闱”,家室节操,向来严格,但是,作为清纯一似“楚郑卫姬”的她,不能不“《河广》思归”(《河广》:《诗经》中的诗篇名,写侨居卫国的宋人,思乡不得归。)。在“遐路逶迤”、团聚襄阳无望的情况下,她只能“长歌咏望”;她“咏歌长叹:不能奋飞!”
苏蕙说她曾有书信给窦滔,但均石沉大海,渺无消息。去既不能,信件联系又不得回音,女诗人的心情就象暗林中的花朵,得不到阳光的抚慰:“林阳潜耀翳英华,沈浮书札鱼流沙”(林中太阳潜藏,光明翳蔽,花朵的美丽颜色隐晦不显,往来书信如同鱼入流沙,杳无消息)。想念之情由是而愈形强烈:“思感靡宁,孜孜伤情。时依枕屏,追想劳形。”(思念你,感叹往事,我神志不宁,孜孜伤情。我不时地藉枕而思,倚屏而望;我追想着你,形容憔悴。)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躬自问:丈夫不在身边,自己到底是为谁而打扮、为谁而独居?──“华容饰,谁为妍”,“念是旧感,居独为谁”。苏蕙多次上下打量自己,自我感觉良好,但是,转而一想,又往往陷入茫然之中:“饰丽华美,俯仰容仪;华丽饰身,将与谁为?”“姿艳华色,翠羽葳蕤;华艳姿色,冶容为谁?”
窦滔在汉水之滨伟岸的身影,在苏蕙的笔端下得到了描绘。他步履萧洒,佩玉鸣身,体态文雅而威武:“飘佩鸣玉,步之汉滨。鸣佩飘玉,风竹曳音。”往日家庭生活之幸福美满,在回忆中,总是温暖着女诗人那颗敏感的心。特别俩人一起奏乐唱歌;丈夫身材修长,仪表俊美,令她不能不由衷地赞叹:“双商清调,歌我衮衣。清商双奏,硕人其颀。”(你我两人曾经合奏清商乐曲。我那美男子啊,您的身材何等修长俊美!我用双调和乐府中的清调,来歌颂您──我的身着礼服的丈夫。)如今,丈夫远离自己,孤身在外,生活上得不到应有的照料,思想起来,她又不由得阵阵心疼:“秦楚间越隔土乡,辛苦君身客外方!”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丈夫是在与自己的婚姻发生危机之际,独自携带赵阳台赴任的。这种凤巢鸠占的情况,又令苏蕙极感伤心。多情的女诗人充分抒发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家无君,夜月娟。华容饰,谁为妍。葩耀色,英生香。斜日倚,泪沾裳。遐旷路,伤中情。嗟叹怀,梦所惊。”(夜晚,月色美好;家里没有您,显得空荡荡的。我打扮得容颜华美:象艳葩放射着动人的色彩;象花朵散发着诱人的浓香。然而,转念一想:我这是为谁而美容打扮啊!太阳西斜时,我曾依门而立;泪珠滚落胸前,沾湿了我的衣裳。遥望汉南,路途旷远,我心中悲伤。夜里惊醒时,回忆梦境,我怀念,我嗟叹。)“长君思,念好仇(qiu求配偶)。伤摧容,发叹愁。厢东步,阶西游。桑圃憩,桃林休。扬沙尘,清泉流。翔孤凤,巢双鸠。”(长久地思念我的夫君,想念我的好配偶。我伤感得容貌摧伤,发出愁苦地叹息。我闲步东厢,漫游西阶。我去桑圃闲坐,又到桃林休息。大地扬起一阵沙尘;沙尘过去,清泉依然徐流。思念家事,我愤恨难消:恶鸠占巢双居,而美丽的凤凰却被排挤出来,在天际孤翔。)她感叹以往欢乐生活的迅速逝去:“旧时往年,白日西移。往日旧游,倏忽若驰!”(旧时那无限美好的日子,已像太阳那样,西移而去。往时同游的欢乐,竟变得如同车马那样,疾驰而逝!)
“《召南》周风,兴自后妃。”──作为一位有很高教养的女子,苏蕙追慕周代后妃在当时良好社会风气兴起中所起的带头作用。这种社会风气,从周至前秦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曾一直为人们所向往。她认为:一夫二妻、和睦相处的虞舜之家,是尔后一切家庭的样板。“嫔沩降汭配英皇,伦匹飘迹沉江湘。”(沩水河弯诞生的女子──女英、娥皇,配与英明的人主舜;在舜逝世之后,她俩沉没于湘江,成为女神。)
苏蕙有自己的一套治家理论:“基克孝,敬是从;持所慎,念厥恭。疑悒远,家和雍。思克慎,敦节容。”(家庭和睦的基础在于上下之间要能相互慈孝,彼此尊敬,遇事配合。作风谨慎,思想恭顺;将怀疑和忧郁远远抛开。对人对事处理谨慎,注意修饰和节操。这样,家庭就会和睦、融洽。)家里有“滋愚谗,肆顽庸”等类问题出现时,应当“慈孝念,逊谦蒙”,力图挽救。
而现在她的家庭,面临的正是这样一个问题。她说自己开始一段时间,曾有些莫名其妙:“何辜愆疾,集乎我身。愆辜何因,备尝苦辛”(各种憎恨集中在我身上,我到底有何罪过。那么些罪过加之于我,原因何在?──我可吃尽了苦头。)。“积罪构恨,浸润日深。构罪积怨,其根难寻。”(积记着我的罪过,引发对我的仇恨。谗言积渐,发生作用,日甚一日。构陷我的罪过,对我积蓄怨恨,其根源何在,我很难找到。)后来,她逐渐明白了过来:“所因祸源,膚收难明。祸因所恃,恣恶骄盈。”(我所受的祸害因何而起,那祸源我有切肤之感,本来我不明白;现在我已清楚:有人自恃受宠,极端骄傲,放肆地中伤他人。)“奸谗佞人,作乱帏庭。佞谗奸凶,害我忠贞。”(善以巧言献媚的人,耍奸进谗,作乱内室。穷凶极恶,大讲坏话,陷害忠贞的我。)
那么,这“恣恶骄盈”、“作乱帏庭”的人,到底是谁?苏若兰向丈夫明确指出:她就是赵阳台,随他同去襄阳、就在他身边、倍受宠幸的那位歌姬。“赵(犹“超”)嬖妾后,戒在倾城。妾嬖赵氏,飞燕实生。”(侧室中得到超常宠嬖的,本应防其以倾城美色坏了大事。而您宠嬖的赵阳台,实在是坏事作尽的汉代赵飞燕重生。)对这样的人,苏蕙表示她绝不能容:“班(离群)宠婕妤,乱辇汉成。婕宠班(通“斑”,杂色)姬,义不苟容。”(由于特别受宠而离群的婕妤赵飞燕,扰乱了汉成帝的内宫;成帝自己也死于非命。这类婕妤队伍里受宠的异类,大义不容与其共存。)尽管她的得势仅仅是由于窦滔的偏宠,并且已经炙手可热,仍在作进一步地眩耀:“人致渐宠,盛炎犹荧”;但苏蕙坚信赵氏进谗所涉及的事实,到头来总会得到澄清,她之所为必将被逐渐揭露,谁好谁坏,总会分辨出来;“渐致人伐,用昭青青。”
在诗图中,女诗人用足够的篇幅,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和不满:“我生何冤,丁是艰苦!琐愁漫漫,婴是忧阻。”(我今生何等冤枉,遭逢这多艰难困苦!卑微琐细的愁闷,漫漫无涯,心灵被这多疑忧所羁绊!)她坦言自己由于家庭生活的刺激,性情已将变得有些怪癖:“悼思伤怀,悲感戚叹。抱独情乖,谁者我盼!”(恐惧、悲伤、怀恋,我深深地叹息。感情异常,性情乖僻,如今还会有谁在思念着我哟!)她责备自己为何这样不争气,这样死心眼:“掩羞悲怨,卑贱何如!”(羞愧、悲伤、埋怨、我一并掩藏在心。我是何等卑贱啊!)
“心壮志违,愤激何施?志壮心违,一生苦思!”──苏蕙叹息自己空有治家的壮心,而不能实现;虽然激愤不己,仍无法可施。她感叹自己:苦思一生。“惟盛有衰,无盈不亏。有盛惟替,无日不悲。”──诗人说她懂得盛衰、盈亏互相转化的道理,知道盛盈不会永远存在,总有一天会变成衰亏。话虽如此,当此家庭幸福生活遭到破坏、自己被别人取代之际,她却没有一天不感到悲伤。
“弦调宫征,同声相追。宫调弦谱,感我情悲。”诗人说,她把弦索调整到宫、征调上,宫征两种调子的乐曲声彼此应和。宫调乐曲尤其令她动情,不由得一阵阵悲从中来。“蓁(“蓁”,草林繁盛貌)筝流脆激弦商,秦西发声悲摧藏(通“脏”)。淳风和咏宜高堂,嗔忧增慕怀惨伤。”筝弦上不断弹出诸多的商调曲子,高亢、激烈,流畅、清脆,在西方秦州发出的这悲伤的乐曲声,听了叫人五脏六腑俱摧!苏蕙说,她知道:对于同居的年老的高堂双亲来说,适宜听的只是些温和的、质朴敦厚的歌曲,然而,我却不能自禁:我愤怒,我忧愁,我仰慕,我心怀悲凄,我伤感,弹不出其他曲子来。
苏蕙在揭露赵阳台、诉说自己的不幸的同时,也对丈夫窦滔坦率而尖锐地提出了批评。她说,窦滔的“弃旧遗故”,她──在写作此诗的春阳敷秀、百花齐放的季节──之无法理解,如同面对墙壁:“新故惑意娘面墙,春阳敷秀蕙兰芳。”
她告诫窦滔:要“察微虑远,慎在未形。虑微察深,祸在防萌。”以小见大,从近看远,在萌芽状态中,就下决心解决家庭危机,防止祸害的蔓延。而不要“爱间亲违,殊我同衾。”作者由“爱间亲违”、夫妻间离、共同生活业已中止的现状出发,要求“惑者改心!”并要偏心的丈夫象周公告诫伯禽的那样:谨慎待人──“弃故遗旧,君乎惟钦(钦:通”顉“,曲貌)。遗故弃旧,诫在伯禽。”
尽管有这多意见,这多不满,但女诗人表示,她对窦滔的情爱是始终不渝的;她寄希望于窦滔对错误的改正:“贞志笃终矢穹苍,钦所箴诫绝淫荒”;虽则“亲爱疏阔空远望”,但她个人绝对“纯清志洁齐冰霜”。她并不要求他放弃赵阳台,只是希望他在她们二人之间要公平对待:“地天施德,贵乎均云。施天地德,品物濡春。”她相信:“贞物知终始,松凋识岁寒”,她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对于这样的诉说和批评,苏蕙自然要求窦滔正确对待:“葑遗下体,作者成辞。下遗葑菲,采者无私。”葑,是蔓菁。菲,是萝卜。葑菲是两种很常见的蔬菜,它们的根都比较好吃,所以历来以吃根为主;至于叶子这种下角废料,因为味苦,往往被人们弃而不取。苏蕙把自己的诗篇比作葑菲,希望窦滔这位“采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即使话语容或不周,也毋以言废意。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她说自己的直言和坦诚,包含着与人为善、切望和好的良好意图,希望窦滔对此多加体察。
苏蕙以乐观主义的态度看待未来。她相信有神祗的保佑,窦滔同她终归会言归于好:“悼衰志节,上通神祗。志衰悼感,忧情何资。”她幻想自己“微忱通,感明神”,在这“飞花乱,绿草残”的初春,“飞轻身,寄浮云。辉光饰,宣彩文”,遍体华丽地飞向襄阳,实现“归雁鸿,和阳春”的美好心愿;坚信:“帏孤凤,镜掩鸾”,一定会成为过去。
以上就是《璇玑图》的大致内容。
《璇玑图》里的14005首诗是怎样解读出来的?(一)
——美丽而神秘的《璇玑图》(7)
李蔚
要解开《璇玑图》之谜,首先,必须清楚:所谓“璇玑”是什么意思?苏蕙何以命名自己的作品为《诗图璇玑》?
原来,“璇玑”是北斗七星里两颗星的名字。“璇”,指“天璇”星;“玑”,指“天玑”星。北斗七星里的“天璇”、“天枢”、“天玑”、“天权”四星的分布呈四方形,组成北斗七星的“斗”,其余三星“玉衡”、“开阳”、“摇光”分布为线形,组成北斗七星的“柄”。
北斗七星以北极星为中心逆时针旋转,一昼夜旋转一周。同时,北斗七星在天空每天又西移1度,每月西移30度,经一周年回到原来的位置。斗柄因此而不断旋转,由东而南,由南而西,由西而北,由北而东,周而复始。二月春分时,斗柄指向东方;五月夏至时,斗柄指向南方;八月秋分时,斗柄指向西方;十一月冬至时,斗柄指向北方。据此,可以判别季节。
但是,北斗七星无论怎样旋转,其顶端的“天璇”、“天枢”二星与北极星总是形成一条直线。二星间的距离,向北延长五倍,见颗极亮的星,就是北极星。夜晚迷失方向,抬头看天,用此办法,即可以找到北方。
而“天玑”星虽与“天璇”星为邻,但它与其他诸星一起,依“天玑-天枢”线旋转。“天玑-天枢”线虽然永远与北斗星为一条线而不变,斗柄的指向却始终在变化着。
苏蕙名诗图为“璇玑”者,指的即是诗之旋转嵌入,犹如北斗七星之不断旋转。诗人因之自名其作“诗图璇玑”,后人则习惯称其为“璇玑图”。
诗既然旋转输入,解读自然也必须打破常规,不能平直地读,必须围绕中心旋转地读。
解读时,还必须注意:《璇玑图》里有62个字是一字二用,既在这首诗里要用,又在那首诗里要用。
最初,我国诗的押韵比较简单,后来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地区、时代之不同,同一字的读音,是各有若干差别的。在苏蕙以后的南北朝时期(420-589),语音即已与几百年前有所不同,按当时语音读《诗经》,韵多不合。为符合原韵,学者提出某字需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古代韵文。此风至宋代而大盛。今天,我们解读《璇玑图》,音韵更很难强求,采取“叶韵”,大体协韵即可。
《璇玑图》总体旋转的读法,具体又可以归纳为切块、交叉和旋转三种读法。
切块读(上)
切块,就是把诗图按苏蕙原来输入的路径,分割为九块,分别进行解读。
首先,是三环。
苏蕙以七言诗四首、每首四句,顺时针输入,组成三环。读时,顺时针即可得到本诗。如:“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妙重华勋业昌。嫔沩降汭配英皇,伦匹飘迹沉江湘。”因为本诗是回文,逆读同样成诗。
后人发现,不仅从第一句起,连读四句,可以成诗,从第二、第三、第四句起,顺时针连读四句,同样可以成诗。逆时针连读四句,同样是诗。
单句隔一句、隔两句、隔三句,跳跃读,连读四句,无论顺时针或逆时针,可以成诗。双句隔两句,跳跃读,连读四句,无论顺时针或逆时针,亦可以成诗。
三环还可以退一字顺时针读。如:“智怀德圣虞唐贞,妙重华勋业昌嫔。沩降汭配英皇伦,匹飘迹沉江湘津。”退一字单句隔句、双句隔双句,顺时针跳跃读,同样成诗。但退一字读出的诗,不是回文,因此,不能逆读。
以上三环共得七言诗192首。三环基本诗句48句。这192首诗都是48个基本诗句的不同组合。
其次,二环。二环是由两首七言诗组成。
①顺时针、逆时针旋读,均可得诗。不仅第一句起,从第二、第三、第四句起,连读四句,也都是诗。
②飞读。如由右边飞上边:“钦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辛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
③间一句顺时针读,间一句逆时针读;间两句顺时针读,间两句逆时针读,均可得诗。
④两边分读,上下分读;均可得诗。
⑤退一字顺时针读,退一字间一句顺时针读,退一字间两句顺时针读,退一字两边分读,退一字上下分读,退一字飞读(间四句顺时针读),均可。
以上二环共得七言诗96首。基本诗句24句。
第三,一环。由四言诗一首组成。但也能够读为五言诗。
①由各边第一字、第三字起,顺时针读,从各边第二字、第四字起,逆时针读,均可得诗。
共得四言诗16首。
②从各边中间一字起,顺时针读,五言一句,每句末字为下句首字,叠读,得五言诗。如:“怨义兴理辞,辞丽此作眷。眷恋终始诗,诗情明灼怨。”
③从各边中间一字起,逆时针读,五言一句,每句末字为下句首字,叠读,得五言诗。如:“怨灼明情诗,诗始终恋眷。眷作此丽辞,辞理兴义怨。”
以上,共得五言诗8首。
以上,一环共得诗24首(内四言诗16首、五言诗8首)。24个基本诗句(内四言诗16句、五言诗8句)。
第四,八系。八系外连三环,内接二环。由两首七言诗组成。
①飞读。如:从右上角飞左上角一首。其读法:首先右上角,第一句,由外而内:“贞志笃忠矢穹苍”;第二句,由内而外:“钦所箴诫绝淫荒”。然后,飞入左上角,第三句,由外而内:“秦楚间越隔土乡”;第四句,由内而外:“辛苦君身客外方。”至此一首七言诗完成:“贞志笃忠矢穹苍,钦所箴诫绝淫荒。秦楚间越隔土乡,辛苦君身客外方。”其他仿此。
②左右分读。如:“桑榆薄景照西林,当所专一志贞纯。方外客身君苦辛,苍穹矢终笃志贞。”
③上下分读。如:“秦楚间越隔土乡,麟龙昭德怀圣皇。民生摧迅电流光,钦所箴诫绝淫荒。”
以上八系得七言诗16首。八系有基本诗句16句。
第五,二三环之间的间带四边。由二十四首四言诗组成。一行一首。但也可以读为六言诗。
①上下两块,左右读。从自左而右第八字起,向左读,四言一句,两句;而后,从自右而左第八字起,向右读,四言一句,两句。每行中间三字叠读。例如,最上一行:“周南召伯,窈窕淑姿。召南周风,兴自后妃。”也可以先右后左读。
②左右两块,上下读。从上而下第八字起,向上读,四言一句,两句;而后,从自下而上第八字起,向下读,四言一句,两句。每行中间三字需要叠读。例如,最右一行:“所因祸源,肤受难明。祸因所恃,恣恶骄盈。”也可以先下后上读。
③上下(左右)分读。以右块为例,自右而左:“所因祸源,肤受难明。佞谗奸凶,害我忠贞。赵嬖妾后,戒在倾城。婕宠班姬,义不苟容。人致渐宠,盛炎犹荧。虑微察深,祸在防萌。”
④上下(左右)分段,六言读。以右块为例,自右而左:“所恃恣恶骄盈,佞人作乱帏庭。赵氏飞燕实生,婕妤乱辇汉成。人伐用昭青青,虑远慎在未形。”
⑤上下(左右)分句间读。以右块为例,自右而左:“祸源肤受难明,佞人作乱帏庭。妾后戒在倾城,婕妤乱辇汉成。渐宠盛炎犹荧,虑远慎在未形。”
⑥上下(左右)六言分读。以右块为例,自右而左:“祸源肤受难明,所恃恣恶骄盈。奸凶害我忠贞,佞人作乱帏庭。妾后诫在倾城,赵氏飞燕实生。班姬义不苟容,婕妤乱辇汉成。渐宠盛炎犹荧,人伐用昭青青。”
⑦上下(左右)分读,两句连读。以右块为例,自右而左:“祸源肤受难明,奸凶害我忠贞。所恃恣恶骄盈,佞人作乱帏庭。妾后戒在倾城,班姬义不苟容。赵氏飞燕实生,婕妤乱辇汉成。渐宠盛炎犹荧,察深祸在防萌。人伐用昭青青,虑远慎在未形。”
以上,得诗128首(内四言诗64首、六言诗64首),基本诗句144句(内四言96句、六言48句)。
《璇玑图》本诗46首所在位置三十三
李蔚
《璇玑图》可以解读出万千首诗来,但是它的本诗却只有46首,其中,三言诗4首、四言诗30首、五言诗4首、七言诗8首。这些诗作,除了诗题1首外,其余45首都是回文,即逆读也可以成诗。现在,我们逐首指出这46首诗的所在位置、原文,并以今文对原诗加以解释,以供读者参考。为便对照,每首都附以彩色原图。
本诗三十三:“志衰悼感,忧情何资?悼衰志节,上通神祗。”——我的意志衰退,我悼伤,我感慨。凭着什么,我才能排遣这满腔的忧情?我为自己治家志向的衰退而悲伤。这,天地神灵怕也已经知道。
此诗在诗图从上而下第27行中间,共13字。标以红色。先从中间三字的右一字起,向左读,得前二句,而后从中间三字的左一字起,向右读,得后二句。反过来,先向右读,后向左读,同样是诗。
《璇玑图》与一段悲喜交集的爱情故事
——美丽而神秘的《璇玑图》(2)
李蔚
《璇玑图》的作者叫苏蕙(公元 359—?),是四世纪建立在北中国的前秦国人,一位著名的女诗人。《璇玑图》是她传世的主要作品。
综合各种史料和民间传说①:苏蕙,字若兰,原籍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此地当时属雍州始平郡。苏蕙是陈留(秦置县,1957年并入开封县)令苏道质的第三个女儿,家住武功县原县城(今武功镇)以北偏西约十华里处的苏坊。苏坊以汉代名臣苏武牌坊而得名。这里地处漆水河谷,风景秀丽。苏蕙生于前秦甘露元年(359年)。当时,中国大地分建有几个地方政权。与南中国东晋政权对峙的前秦政权,主要统治着北中国,首都长安。武功当时在前秦版图内。苏蕙诞生时,前秦建立已经九年,社会相对稳定。据梁福义《法门寺纪事》说,苏蕙从小天资聪慧,仪容秀美。她3岁学字,5岁学诗,7岁学画,9岁学绣,12岁学织锦 ;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
今陕西扶风县当时叫美阳县,属扶风郡管。所属周秦坡,有一窦姓望族,祖上出过一位右将军窦真。窦真之孙名滔,字连波,自幼立志好学,经常在法门寺(当时叫阿育王寺)内,习文练武。前秦建元十年(374年)的一天,他在寺西池畔练武,被随父前来游玩的苏蕙看到。16岁的苏蕙顿生仰慕之心。后由双方家长作主,俩人于当年结为夫妻。
前秦皇帝苻坚雄才大略,有志统一中国。地处西北的秦州当时辖有6郡24县,包括今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阴平等地。是平定西部的前沿阵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晋和前秦两个政权对此地曾经反复争夺。公元372年,前秦最后攻取秦州。
窦滔“风神秀伟,该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高之。”苻坚认定窦滔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大约建元十一年(375年),即派他前去秦州守地安民,以备在条件成熟时,西取东晋辖地凉州。窦滔于是带着新婚妻子、年仅17岁的苏蕙,去上邽 (gui龟)就任。他们当时的住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关的育生巷。故宅今名务农巷(育生巷内的一条小巷),当地民众称之为“织锦台”。
窦滔出任秦州剌史之际,正是前秦兴旺发达时期。窦滔苏蕙在秦州继续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窦滔多才多艺,风流倜傥,在苏蕙之外,又爱上了一位女子赵阳台。赵能歌善舞,“歌舞之妙,无出其右。”窦滔置之别所,经常与其会面。事情终于被苏蕙发觉。苏蕙无法容忍,想方设法把赵阳台弄到手,苦加棰辱。赵阳台在受辱之余,心自然有所不甘,抓住苏蕙的一些短处,在窦滔面前进谗毁谤。窦滔对苏蕙由是疏远。
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苻坚决定以秦州为基地,进攻凉州。当时凉州辖区很大,不仅包括今天的兰州、敦煌,而且包括今天青海湖周围,以及新疆罗布泊西北广大地区。凉州最后被前秦攻陷。东晋所派刺吏张天锡被俘。窦滔被派往秦州,本来是为进攻凉州作准备的,但是在攻取凉州的战役中,窦滔不仅没有立功,反而由于“忤旨”(其情不详),而于战后被谪戍敦煌。
后来,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前秦建元十五年(379年),苻坚从东晋手中攻陷襄阳。从襄阳沿汉水、长江而下,可以进逼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市)。由于襄阳战略地位的重要,苻坚思派一员干将前去镇守。知人善任的苻坚这时想到了窦滔。于是赦免了他,拜为安南将军,前去镇守襄阳。
窦滔赴任时,本来要求苏蕙同去。苏蕙埋怨丈夫不能公平待己。她怒气难消,不愿偕行。窦滔只好独携赵阳台前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蕙逐步感到有些悔恨。白天,她“长思君,念好仇(qiu求,配偶之意)。伤摧容,发叹愁。”她时而“厢东步”,时而“阶西游” ;时而“桑圃憩”,时而“桃林休”。但是,不论怎样散心,总是排遣不了巢被鸠占的愤恨。夜晚,望着经天明月,大地一片宁静,她深深感到孤寂。她经常在想:自己这样“饰容华”是为了谁呢?尽管自己打扮得“香生英,色耀葩”,但是,“家无君”啊──丈夫不在身边。白天“斜日倚,泪沾裳”的情景,一一浮上心头。她感到伤心。可是“情中伤,路旷遐”,前往襄阳的路程,是那样的艰难遥远。“钦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津河隔塞殊山梁,民下感旷悲路长。”倚门望而不归,去又去不了,......往往梦中见到亲人高兴愉快醒后才知道是一场空欢喜。“惊所梦,怀叹嗟”。──她深深地叹息着!
往事历历在目。她痛恨赵阳台像当年赵飞燕扰乱汉成帝的宫闱那样,破坏了自己好端端一个家庭:“班宠婕妤,乱辇汉成”;“妾嬖赵氏,飞燕实生”。而自己的丈夫却也竟然是非不分,不能“虑微察深,祸在防萌”,“察微虑远,慎在未形”,以致“弃故遗旧”,“爱间亲违”,使事情闹到今天这般难以收拾的地步。她觉得自己实在委屈冤枉:“我生何冤,丁是艰苦!”转而一想,又觉得自己这样一味迁就容忍,实在不应该。她痛恨自己的窝囊:“掩羞悲怨,卑贱何如!”
她决定起而抗争,泚笔写诗,通过诗,以诚挚的言词讲清道理,诉说自己的怀念,表示自己的伤感,规劝丈夫,以深沉的感情打动亲人,以积极的态度来化解家庭危机。
写啊,写啊,一首首美丽绝伦的华章在苏蕙的纤纤玉手下产生,一篇篇哀艳感人的佳作从不断挥动的笔端出现。......
待到胸臆抒发得差不多时,苏蕙忽然想到诗歌只有反复吟诵,其感染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高手妙的女诗人于是想到就本诗回读一途。曹植的《镜铭》:“华屛列耀,藻帐垂阴”,从后向前回读,不是同样可以成文么?铭行,一首完整的诗是否也可以这样?苏蕙找出一首试作,反复调整字句,竟然取得成功。她大受鼓舞,探索的勇气倍增,索性将全部诗歌,逐篇加工,使其均可回读。
但是,这些诗篇怎么才能到达亲人手里。就这样平淡地送出吗?不同俗流的苏蕙想:不能。今天的河南开封当时是全国的制造中心,织锦事业极为发达。幼年就心灵手巧的苏蕙随父生活在这里时,学会掌握了高超的手艺,巧于织锦,她于是设想用各色彩线,将诗织在锦上。但是,这些诗有的三言,有的四言,有的五言,有的七言。每首诗,有的两句,有的四句,有的六句,有的十二句,“规格”各不相同。逐字从上而下,逐句从右向左,逐首相接,这样平铺直叙地去织,既显得寒伧无文,又很难在同一块锦上加以表现。
苏蕙左盘右算,决定摒弃诗的常规书写方法,将所有诗综合排列,溶为一图。每首各句,根据图的需要和读法的不同,在写法上再次进行调整,使其可以达到一字数用。初步编排完成后,又反复作了修改润色。最后,选好丝线,架起织机,开始操作,终于织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美丽的诗图。时为前秦建元十七年(381年)。
《璇玑图》五彩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上下左右各为29行。按当时度制,1寸合今2.45厘米,8寸为19.6厘米,加上四边,估计《璇玑图》的大小,应约25×25厘米左右。
《璇玑图》中空一格,共计840字,纵横反复,皆为文章。苏蕙织就,即发老仆赍至襄阳。有人看到诗图鲜艳美丽,但是不能解读,担心窦滔看不懂。苏蕙笑着说:“徘徊宛转,自为语言;非我佳人,莫之能解。”才情高超的窦滔捧览诗图,反复研读,果然融会贯通。他被诗中苏蕙所反复吟咏的夫妻感情所深深感染,充分了解并相信了苏蕙在诗中所作的陈述,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听从苏蕙苦口婆心地规劝,决心改正过失。他派人护送赵阳台回关中,另具车从盛礼迎苏蕙归于汉南,恩好愈重。窦滔遣赵迎苏,大约在前秦建元十七年(381年)冬十一月、前秦从襄阳出发进攻竟陵大败以前。
诗苑珍品《璇玑图》就是这样产生的。
(2012.9.1)
民间传说见梁福义:《法门寺纪事》(陕西旅游出版社,1990年8月第二版)。翟博:《法门寺传奇》(陕西旅游出版社,1990年10月)。
陕西省乾陵博物馆随五彩《璇玑图》印花手绢附送之《简介》。
据《历代通监辑览》:太元“四年(379年)春二月,秦陷襄阳,执刺史朱序以归”。是年,窦滔当就任安南将军。苏蕙此时二十一岁(据武则天《璇玑图记》),不愿随往。苏蕙生年由此推算而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