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教育# @潮之涌 @曲卫国 @上外研会 前几天,我在五角场讲雅思阅读写作的时候遇到了一名复旦管理学的本科生。他得知我同时也在大学执教英语,便好奇地问我是否认识复旦外文学院C教授。
画外音:
【背景知识1:C教授在外语界近两年名声日隆,因为他极力反对传统大学英语,力荐改革推行“学术英语”】【背景知识2:复旦实行书院教育,所以管理学的学生照样学习了外文学院开设的语言学和学术英语】
表达了对C教授“如雷贯耳”的敬仰之后,我更好奇地反问:C教授主讲的语言学和学术英语如何?跟你们体验过的“传统”英语教学有什么差别?
结果,该生吐槽了一大堆的不满:教授英语带上海口音、英语表达不连贯、甚至讲“学术英语”不懂英语中的“学术”等等,不一而足。唯一“学术”的地方是C教授对参考文献特别关注:凡是引用之处必须正文与参考文献一一对应,否则就是“学术不端”。
我又问:那么语言学呢?英语博导给本科生讲语言学应该没问题吧?
那个管理学专业的90后委婉地告诉我,他更喜欢另外一名X教授的语言学讲课(因为给分高……)
这个小故事确实值得大学英语教师深思啊。多少年前,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陆谷孙老教授就提出“江湖英语”和“庙堂英语”的区分。好像现在来看,庙堂好像还是原来的庙堂,而江湖已经绝非“那些年的江湖”了。2012年11月,上海新东方给新教师开设过一天的培训。对于我这个“既处江湖之远,又叹庙堂之忧”的人而言,震动不小。新东方的一些新生力军里也是80后,他们大部分也接受了国内外的硕士教育。这次培训会上,有教师展示了语料库的使用;有教师谈到了主位推进在中学生英语作文批改中的应用……这些语料库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貌似在10年前的“江湖”上是不太多见的。而你在看去“amazon网上书店”,语料库字眼搜索书籍中的畅销书却是某江湖英语机构编写的“雅思口语语料库”信众过万……就连我的一些大学同事,对语料库、功能语法一无所知,甚至闻所未闻的也大有人在……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从庙堂一脚又踏进了江湖,给这个江湖添了一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现在江湖英语不完全是庸俗肤浅的“段子”来撑场面。
对比我们庙堂这边儿,着实令人担忧啊。已经荣休的陆老教授是不需要担心职称问题和科研问题了。科研和教学双重压力下教师苦不堪言,这种畸形的现行体制还能走多远,这绝不是把“大学英语”换个“学术英语”的名堂就能走出一条新路。
以前我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一些教育学专业教授讲不好课,为什么英语专业教授英语说不利索,为什么一些翻译学教授翻译不出像样的文章……其实研究和教育是两回事,就好像人类学家可以人品不好,作曲家也可以五音不全……在当前学术和教育的关联渐行渐远,而大学教师的科研压力也越来越大的大背景下,谁能保证课堂教育的高质量?大学教师拿到微薄的工资怎么能跟高价的培训市场行情相比?新东方的一个同事曾经问我,你们上外的博导年薪最多也就20万吧?到了博导也该50多岁了吧,我现在的收入就可以达到数……
大学英语教师的囧境真心太虐心了:累——工作量巨大的压力下昧着良心去上每个周的16节大英课,课堂撂倒了一大批不开心的90后;苦——巴望着能挤出点时间读书钻研,写出几篇像样论文发表在“版面费”不菲的CSSCI来源期刊;穷——给本来就叮当响的工资雪上加霜……
陆谷孙教授啊,感谢您冠名了“庙堂英语”这样一个好听的名字,可其实真的没那么光鲜亮丽。喊完了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口号后,教师还要继续上课,写论文,拿微薄的工资。谁来解救这“岌岌可危如累卵”的“庙堂”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