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杰:中国的文字翻译最好的是毛泽东选集四本
http://book.sina.com.cn 2010年08月14日 12:51 新浪读书
以下是前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王明杰在研讨会上的分组讨论发言
我从事文学翻译40年,真正小说翻译20年了,其他的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翻译,目前还在做翻译,有时间还再对外图书期刊出版的策划和管理工作。所以我能参加这个会议真的是倍受鼓舞,中国文学对外在我没有参加会议之前是非常悲观的,参加这个会议之后我有点想法。
第一,我们在作协的指导或者领导下,团结国内外对外文学翻译人才,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划的推动这个工作。我觉得这个工作现在是散兵游勇,没有规划,也没有系统。如果作协能够出面,我觉得作协有这个责任,而且也是当之无愧的来做这个工作。我觉得中国文学的对外工作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因为这项工作是不挣钱的,是赔钱的事。各位外国专家在开会发言当中也说了他们的辛劳和困难,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出版社不愿意出版,翻译的作品没有出路。所以以翻译为生的人不多,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还是要争取国家的支持。
我举两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是中国的文字翻译最好的是毛泽东选集四本,这是我们中国建国以后翻译最出色的一个成果,他的翻译质量是没有能够超过的,为什么呢?就是国家拿了钱,把中国最优秀的翻译和最优秀的国外的专家,长期在中国工作的结合起来,住在友谊宾馆好几年就做毛选翻译,一个字一个字的讨论,所以它是精品非常好,就是因为有国家的支持。
还有我刚才说的中国文学出版社,它也是国家的支持,它有国家的拨款才能把中国的小说大量的介绍到国外去。根据我的统计中国文学从1951年创刊到2001年出看一共出了590期,介绍了2000多个作家,刊载的文学作品有3200篇,量是非常大的。也是中央政府委托矛盾来办这个刊物,当时是一年出一本,但是当时翻译的作品不是很好看。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大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个时候翻译就跟上来了,到80年代初杂志社就开始出版熊猫图书,就是把中国的小说介绍出去。当时介绍的作家还是初出茅庐,不是很有名,有的是小有名气,包括冯骥才、王蒙他们的作品都是在80年代通过熊猫图书推出去的,出了几十篇、几百篇优秀的小说,才有可能把它翻译成好的译文出现在国外,使他们真正的走向世界,这个也是靠国家拨款,没有国家的拨款这个事业是不能成功的。
我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是说到了今天可不可以由作协牵头和指导文学对外工作,因为中国文学已经没有了,熊猫图书并入到外文出版社了。可以说中国对外文学介绍在国内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或者极少,到了三年前国家政治局领导人李长春到巴西访问,人家向他反映看不到中国小说翻译的作品,回来以后他下指示说中国文学不能停,还要恢复,这个时候外文出版社了出了6本21世纪文学作品的丛书,才开始把熊猫丛书一些好的作品重新重译,但是力量很薄弱了,这些优秀的翻译家,像中国文学出版社的哪些人。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们,所以这个现状实际上是很悲观的。
非常可喜的是中国现在的经济搞的比较好在外国影响比较大,在国外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翻译家,帮助我们介绍中国文学作品。但是我知道各位也是坚持的,很多是大学的老师或者是搞研究工作的,真正靠中国文学生存几乎是没有可能的。所以我觉得如果这件事情,我们国家把它重视起来或者作协挑头把它做起来,这个事情也是很有前途的,这次研讨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怎么推进我下面讲一个具体的意见。
第一个建议是能不能设立一个基金,这个基金专门为文学树立,现在我们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很多基金,文学基金作协可以做,通过基金来鼓励、引导、奖励中国文学的翻译者,主要是海外文学的翻译者,他们对中国文学的热情和执著是令人佩服的,他们没有多少收入,但是他们坚持在做,所以对他们的工作应该有奖励,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而不仅仅是凭自己的热爱在做。所以我说在精神上能不能设立一个奖,这个奖项就叫做中国文学翻译奖,这个事情其实在1984年就考虑过,当时中国文学杂志社就考虑办一个外国翻译中国作品的受奖活动,当时也报到了王蒙那里,因为有种种原因没有做起来,但是现在应该是时候了。
另外,我们这次研讨会不是开一次,能不能两年、三年再开一次,让这些翻译家有一个交流的平台,这样把这股力量凝聚起来,作协等于也是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个建议我觉得作协有推荐新人的义务,把我们年轻、优秀的小说家推荐给国外的一些翻译家,经过我们的推荐以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于中国文化的人的重视,才使他们一步一步的走向世界,我们今天也有这个责任来推介这些新人的作品,主持一些翻译工作。当然我知道作协这个机构他不可能自己做翻译和做出版工作,但是可以和外文出版社这样的机构合作做这个事。所以多少聘请国外懂得华文的人,或者是外国人,或者是长期在国外生活的人翻译,那样稿酬比较高,所以出版社在出版的时候很谨慎,因为没有那么多钱。作协可以推荐作品,每年有矛盾奖、文学奖、鲁迅奖,我们可以推荐适合国外的。同时也可以让广大的翻译者生存,我们作协审定以后可以给一定的补贴。比如说法国、德国、韩国特别是欧洲,他们都有专门的基金来支持翻译。所以我们中国也到时候了,应该有这方面的钱支持翻译工作,这是我的一个想法和建议。
另外,我介绍一个有利于我们翻译的工具,可能大家从来没听说过。前年我们外文出版社代表大陆,台湾的国立大学代表台湾,香港的中文大学代表香港,我们三家组织搞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搞一个网站,这个网站是专门为翻译提供的,专门在网站上提供所有中国古代到现代文学作品的翻译作者介绍、译者介绍,什么时候翻译的,男的还是女的,翻译有没有重印过,目前的情况怎么样,做了这么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它的中文名字叫做译道,这个数据库以中文和英文双语进行查询,中文方面可以输入汉字或者汉语拼音来搜寻栏目,搜索的范围包括在世界各地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的音译。无论是传统的、现代的、当代的文学作品,不管是大陆的、台湾的或者是香港的作品,资料库免费开放提供给公众世人,这个事情的发起是香港中文大学邀请我们参加,邀请台湾方面参加,前年开始做,这个工作比较艰难,现在正在测试阶段。但是由于香港负责人的更换,所以工作有点迟缓。译道对我们做文学翻译的人非常有帮助,比如说你翻译文学小说可以上上面查一下是不是已经翻译过。我们现在在做测试,台湾那边负责明清以后的民国时期,香港是负责现代和当代的,现在在不断的测试和沟通。我想将来对我们的作家和译者都是很有帮助,我今天先把这个事透露给大家。中文名字叫做译道,英文名字叫做CELTIX。我们外文出版社雇了专人在录入,因为我们负责的工作量最大,从中国古代一直到明清,三家各负责一部分,我想它出来以后对大家会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