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遐思
一年有四季,春夏与秋冬。春季太艳,太浓,太俗;夏季太热,太火,太狂;冬季太冷,太阴,太荒。唯有秋季不俗不狂不荒,她充实、知足、优雅、迷人,极像一位淑女。也许上帝理解我的心情,让我诞生在雍容华贵的秋季、黄土高原上一个开满菊花的山沟。
时值秋季,中秋刚过,秋分又走了,寒露又快到了。秋天像落叶,说落就落了,行人还没看够,她就要无声无息地飘走。
住在城里,虽然听不见成群的蛙鸣、看不见成排的大雁,但偶尔还可以听到几声秋虫的呢喃,特别是在一阵秋风、一场秋雨之后。
提起秋天,我会想起北宋欧阳修老先生的《秋声赋》,他虽身居高位,然有苦闷之情,随以秋为题,抒发自己的感叹。
提起秋天,我会想起元代剧作家马致远的《汉宫秋》,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它描写了一位沉鱼落雁的佳丽——昭君女士的凄美故事。我也会想起剧作家只有28个字的小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提起秋天,我会想到郁达夫沉郁寂寞中的《故都的秋》,他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提起秋天,我想起了美国著名短片小说家欧·亨利先生的《最后一片叶子》,一位虔诚的画家在自己临终前的一份杰作。我也会想起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著名诗歌《秋颂》对秋的赞美。
提起秋天,我想到了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女主人公,一位老实巴交的关中村妇,为了向政府讨一个说法不畏艰难。我也会想起陈毅元帅的的诗《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秋天到了,网上、微博、微信、短信中有数不清的美图展示妩媚纯真的秋景秋色,有数不清的美文赞叹春华之后的秋实,有数不清的关于秋的戏谑——“什么季节最忙?秋天,多事之秋; 什么季节最公平? 秋天,平分秋色; 什么季节最简单? 秋天,一叶知秋; 什么季节最长? 秋天,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什么季节最爽? 秋天,秋高气爽; 什么季节最暧昧? 秋天,暗送秋波; 什么季节最成功? 秋天,春华秋实。”
提起秋天,人们有赞美的,有叹息的。赞美人之中,当数勤劳的农夫最多,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经年累月的辛劳终于修成正果。我虽然不是农民,但也要大声赞美秋天,因为我来自农村,我的父母兄弟都是农民。他们看到自己勤劳的汗水在秋天结了果,别提有多么得兴奋。古今中外,农民与土地、大自然的关系最为紧密。现代都市里的许多人已经弄不清春夏秋冬的意义。
久居城中,很难看到真正的秋天、体会到秋天真正的美。城里的人只能通过书本、网络、电视看到一点秋天,即使到乡下旅游也不过是走马观花。要感受秋天,最好到乡下去,住上一年两载,最好从春季开始,先尝试着春耕,再尝试着夏灌,到了秋天你才会有真正的感受。要想真正地享受秋天,最好是当一位农民或做一个山人,远离功名。
做人,如果连自然景色都无法轻易地欣赏,你说那该是多么地悲哀。
啊,国庆节就要到了,我要利用这个黄金周回趟农村老家。我要暂别喧嚣的都市,看望年迈的父母,欣赏美丽的秋天。回到老家,我将被久违的秋色包围,那里有挂满各种果实的树木,有五颜六色的树叶,有满坡满坡的菊花,有无比清新的空气,有比城里兰得多的天。切记,千万不要忘记带上自己的相机。
我们爱秋天,不仅要把她写进我们的诗文,存入我们的相机,更要让她留在我们的身边,走进我们的心中。秋天是我的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