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沙弥律仪要略》:
四曰不妄语。
解曰:妄语有四:一者妄言。谓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虚妄不实等。二者绮语。谓妆饰浮言靡语,艳曲情词,导欲增悲,荡人心志等。三者恶口。谓粗恶骂詈(lì)人等。四者两舌。谓向此说彼,向彼说此,离间恩义,挑唆斗争等。乃至前誉后毁,面是背非;证入人罪,发宣人短,皆妄语之类也。若凡夫自言证圣,如言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等,名大妄语,其罪极重。余妄语,为救他急难,方便权巧,慈悲利济者不犯。古人谓:“行己之要,自不妄语始。”况学出世之道乎?经载:沙弥轻笑一老比丘,读经声如狗吠。而老比丘者,是阿罗汉,因教沙弥急忏,仅免地狱,犹堕狗身。恶言一句,为害至此。故经云:“夫士处世,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噫,可不戒欤!
净空法师:修行当从不妄语始
诸位同学,请看难忍世界,佛的名号的第四句:【或名实语。】这个意思好懂,实是真实,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这都是‘实语’。我们看到这个名号,佛为什么会用这个名号?想必是此时此处,很多众生说话不实在,所以佛用这个名号就特别标榜我们要讲老实话,用这个来做此时此地教学的中心纲领。我们想想对于我们现前的社会适不适用?我也觉得很适用。现在人,人与人之间相处,说真实话的确实好象愈来愈少了。成年人说实话的人不多,为什么?为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妄语是一种保护利益的手段,不但要会用,还用得很高明,这个世间可悲。风气所至,现在连儿童都学会了,这怎么得了。
古时候常讲儿童天真烂漫,现在儿童从小就学会打妄语,学会怎么欺骗人,这个社会要这样发展下去,那还得了!儒家教学把言语摆在第二科,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就是言语。佛法教人,入门基础的教学,“十善业道”,十善业道里头,语业就讲四条,身三、口四、意三,口业讲得特别多。《无量寿经》,佛教导我们善护三业,把口业摆在第一。世出世间圣人的教诲,从这个地方我们体会他们的用心。为什么?语业是最容易犯的,而且是最常犯的。因此古人才有所谓“修行当从不妄语始”,真正讲修行从哪里开始,从不妄语开始,这话讲得不是没有道理。
我们要想成就自己的德行,恢复自己的性德,真的,从哪里开始?要从不妄语始。不妄语就是“实语”,诚实、守信,这个确实是德行的根基。说话要算话,这叫信,说话不算话,这是不守信用;不守信用,别人不敢信任你,不敢依托你。所以在过去古老的中国,儒家教学常说“人无信则不立”,人要没有信用,在这个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为什么?大家对他打问号,不敢相信他,大的事情、重要的事情不敢让他去做,他没有信用。我们想想他还会有什么成就?纵然有一点小成就,终究他要失败。
西方人对于信用也看得非常重。由此可知,实语,世出世间真的是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没有不重视的。人,言语不实在,这是大病!佛看到众生多数如果是言语不诚实,他来教化众生,这个教化我们要懂得,教什么?没有定法可说,就跟大夫给病人治病一样,没有一定的药方。哪有把处方开好让病人照着这个处方害病,哪有这种道理!没这个道理。所以,大夫给每一个人看病的处方都不一样。
佛应化到这个世间来,就是来治病的,众生的病太多,所以佛也称为大医王,名号里头有大医王。因此,众生现在害的是什么病,病很多,病很多哪一个病最严重,先治它。现在看看这此时此处妄语这个病最严重,所以佛用一个名号叫实语。让大家听到这个名号,见到这个名号,念到这个名号,提醒自己:我说话要诚实,不能再打妄语。治病的!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功德就在此地。所以佛菩萨名号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自己,不是念给他听的,念给自己听。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026卷)【或名实语。】
净空法师:九九年早餐开示—修行从不妄语始 节录
1999/7/17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20-014-0717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有缘分,从台湾、从大陆、从美国来到此地一同学习,这个缘分非常的希有;佛经里面常说,开经偈也讲「百千万劫难遭遇」。无论是世法,或是佛法,真正有成就的人,就是认识机会,能够把机会抓住,这种人就是成功的人;在佛法里面,成功就是作佛、作菩萨。不仅仅是我们的来生,决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无比殊胜的成就;将来有好的成就,现在的成就也要殊胜。佛法里面常常用花果来比喻,花是现在的果报,叫花报;这花开得好,果就结得好,这是一定的道理。花不好,要想求果好,这是决定得不到的,佛法常讲「无有是处」,这些道理我们要懂。花报就是现前的受用。
佛法教学的总目的是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的。苦从哪里来?佛给我们说,苦从迷惑当中来的;迷了,你才造业,才有苦报。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当中来的;觉悟的人决定不再造罪业,所以果报殊胜!因此修行佛法,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无论是大乘小乘,不但是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都没有例外,就是这么一个单纯的目标,离苦得乐。苦有种种之苦,乐也有种种之乐,层次境界不相同,所以佛的教化也就分成几个阶段。像中国祖师大德们他们的说法,天台讲四个阶段:藏、通、别、圆;贤首是华严宗,讲五个阶段;小、始、终、顿、圆。而世尊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讲,通常讲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教我们断恶修善,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不堕三恶道。六道里面三恶道苦,三善道就比较乐了,这是小的离苦得乐。要想不堕三恶道,要怎样修学?佛给我们说的五戒十善。如果我们一生能够奉行五戒十善,你就决定不会堕三恶道。
十善里面从哪一条下手?《无量寿经》佛给我们讲清净的三业,教我们善护清净三业,说得很有道理。他第一句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第二句说「善护身业,不犯律仪」;第三句讲「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我们想想「身口意」,佛为什么第一个说口,他不说身,他颠倒了,他说「口身意」?这里头有很深的用意。最容易造业的就是口,口天天骗人;学了佛,还骗人。住在一个道场,出家人彼此互相欺骗;再就欺骗外面的信徒。我说的话不好听,但是都是真话,提醒大家不要堕三途;不堕三途,唯一的办法就是不造恶业。口业里头最重要的是「不妄语」,我们有没有做到?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的心,真语,决定不欺骗别人。不欺骗别人就是不欺骗自己,欺骗别人就是欺骗自己,所谓是自欺欺人。一个不肯欺骗自己的人,决定不会欺骗别人。做人要老老实实,诚诚恳恳,这一生在社会上,虽然吃一点亏,无所谓,小事!来生得大乐。纵然不能往生佛国,也必定生天,天人真诚。欺诳的念头,决定是往下堕落的。
所以佛教给我们断恶修善,头一个要把口恶断掉,然后再断身恶,身不造杀盗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让别人听了难过,无意之中就结下冤仇。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得非常好听,叫人家上当。哪一类是标准的绮语?现在诸位听听社会上的流行歌曲,电视里面所演的节目,那是绮语,一味讨好群众。内容,现在人所讲黄色的、灰色的、黑色的,这个罪业造得最大了。你想想看,多少青少年智慧还没有成熟,从小在电视里头看这些节目,深深的印在意识之中,他认为这就是正确的,将来他处事待人接物就以这个为标准,天下焉能不乱?社会怎么能得到安全?今天社会的动乱,娱乐界要负很大的责任。赚钱固然是容易,贪图一时的享受,不知道后果的可畏。
净空法师: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做错事情应当忏悔,别人做错不要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称赞如来,别人有好处赞叹,别人做错事情不提,自己做错事情向人忏悔,这就是自行化他。他做错事情,他自己说出来可以,别人不能说。他的境界没有提升,时节因缘没成熟,你说他的过失,他记恨在心,不但没有帮助他,反而害了他,严重会造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真正修行人最大的忌讳。
所以,善护三业在本经里头,是把口业摆在第一条,这都不多见的。本经讲善护三业,第一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看一般经典里面,讲到三业一定先讲身、口、意,我们这个经上是口、身、意,它顺序调了,这里头有深意在里头。口业最容易犯,最困难的,就是口业,很容易造。所以,一定要谨言,小心谨慎,多听少说。真正有智慧的人、聪明人,言语一定少,言语虽然少,有分寸、有力量,让人听到能受感动。
恭录自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十九集)2011/11/24 檔名:02-037-0059
净空法师:口业是我们最容易犯的过失
成佛之道就是真信、切愿、持名,其它的都不必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放在心上,你的意在造业,放在口上,你的身在造业。口造业最容易,三种净业,佛在这部经上,把口业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一条我们做到了没有?别人是不是真有罪过,我们是凡夫不知道。
凡夫之人也有智慧比较高的,他有善巧方便利益众生,有时候看到好像是做错事情,其实他是正确的;我们去批评他,带着恶意批评,我们自己造罪业。如果他听了没有怨恨,还欢喜、还感恩的话,他提升了,你造业了,不值得!你要把这个道理参透了,你就晓得,世间没有善恶、没有罪福,所谓善恶、所谓罪福,是你一念迷惑造成的现象。
为什么说没有善恶?他善恶都不动心,三轮体空,行善是三轮体空,造恶也是三轮体空。他为什么要作恶?造恶是利益众生,不是为自己,没有自己。这凡夫不懂,这太深奥了,凡夫哪知道?没有善恶他就没有罪福,没有罪就没有三恶道,没有福就没有三善道,他到哪去了?他到极乐世界去了,他不在这里,这个才叫真妙。
修善、造恶是干什么?是给众生看的,这就是三转法轮讲示,示是示现,做出样子给你看,希望你在样子里头觉悟。你要会看,禅宗祖师常常勘验学人,问你,会么?这个意思很深,你要会,你跟诸佛菩萨走的一条道路;你要不会,你不是偏就是邪,一偏一邪就出不了六道。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也没有那么高的智慧,看不出别人,但是我们守住一句,佛陀教给我们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把这条守到就好了。决定不批评人,人家造什么样错的事情,别放在心上,我心地清净,不收集这些垃圾,我身心清净,这多好、多快乐、多自在。
一个人一生永远生在快乐的世界、幸福的世界、感恩的世界,这就是方东美先生早年告诉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心地清净平等,表现在外面一团欢喜,真欢喜,不是假装的,装不出来的,真欢喜。这个欢喜,就是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慢慢都明白,慢慢的都通达,慢慢都知道事实真相。虽然不是证悟,有解悟,解悟带来的欢喜就不可思议。我们真正做到,真做到,烦恼习气统统放下就证悟了,烦恼习气没放下是解悟,放下就是证悟。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九集)2011/10/8 檔名:02-037-0009
净空法师:喜欢批评人,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口业
「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我们怎样学阿弥陀佛的口业?佛在本经告诉我们,在第八品里,教给我们善护三业。一般经典里面讲到三业都是身口意,顺序是这么来的,《无量寿经》上不是的,《无量寿经》第一个是口业,第二是身业,第三是意业。你想想,佛为什么这样说法,用意何在?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是现在,最容易犯的口业,口造什么业?喜欢批评人,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口业。口业是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批评人有的时候这四种都犯了,他自己不知道。所以善护三业,头一个是口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别人小小的过失就恶意的批判,太过分了;没有过失则胡造谣言,那罪就更重。有过失批判得恰如其分已经有过失,为什么?你不厚道。忠厚的人,看到人有过失不说。规过劝善这是有礼节的,你看到这个人劝导他,他能改过、能回头,你就劝他。什么时候劝他?没有第三者在面前,这个时候劝他,有第三者,他要面子,他难为情。我们自己要守住隐恶扬善,别人有好的我们可以赞叹,别人有过失不说。劝他要背著人,不能当著大众面,他会感恩,感谢你,你给他留面子。而且规过一次,再一次,不能到第三次,第二次再劝不听,以后就永远不要说了。再说怎么?再说就变成仇人,他对你起怨恨,那你何必?
……
所以我们要学如来的身口意业,这很重要。记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决定学著不批评人,不能以严厉的态度、语气待人,要学柔和质直。真诚心,我们的言语、态度要柔和、要谦虚、要恭敬,对一切人事物你这样去学你就对了,你真的学到了。普贤菩萨要求的就更高,净宗学人都是修普贤行的,不能把自己的水平向上提升,你怎么会成就?你看世尊,身业的烦恼系缚解脱了,口业的烦恼系缚也解脱了。别人对我批评我完全接受,我恭恭敬敬的听,不用辩驳。说对了感谢他,我改过,说不对不回话,默认了就没事,你要回话就起争论。一直听,我相信讲两个钟点他就没有力气,他就不讲了。这样好,让他讲,我们在那里安安静静,心里念阿弥陀佛,恭恭敬敬对待他,等到他发足了、他发完了,不就没事了吗?何必要争论?「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没有争论的必要。这样一次一次把自己境界就提升,自己的德行也成就了。总要学谦虚,总要学厚道。「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我们今天是近如来家,非常接近,往生那就是入如来家。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五一集) 2011/1/2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51
净空法师开示:爱说话的人,易导致自他,动乱不安
1 《无量寿经》上教我们善护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
2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一句里面就包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3 身、语、意,为什么《无量寿经》要把“语”摆在第一?一切众生最容易犯的是口业,造口业。
4 我们平常修积的功德,说老实话,都从口业里头丧失掉了,所以功德积不住,都流失了。
5 口最容易造罪业,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积功累德,到后来功德都漏掉了。从哪里漏掉?从口里漏掉。
6 辛辛苦苦修了几十年,几句话的口业就漏光了。“口为祸福之门”,不可以不知道!
7 觉明妙行菩萨教人,“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
8 你要开口说话想想,我这话不说行吗?如果不说可以,就不要说,多念一声佛号积功累德。
9 看到别人有过失,我自己要反省,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说别人的过失就造口业,你的功德就流掉、漏掉了。你修得再好,都完了。
10 六祖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一天到晚看到别人的过失,你到底修什么?
11 你为什么会看到别人过失?自己心里有过失,才看到别人有过失。心清净没有过失,看一切众生都成佛,一点毛病也看不出来。
12 万法唯心,一切法唯心所变。所以佛看众生统统是佛,菩萨看众生统统是菩萨。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这没有法子!
13 我们中国古人常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话很有道理。谁是是非人?说是非的那个人就是是非人;他说的那个是非人未必是是非人。
14 说是非的,决定是个是非人,现行犯,决定不错!“善护口业”,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15 大家要知道,你不念佛,你就造口业,你就要受三途苦报。16 一天到晚接触人,张家长李家短,都是讲的是非人我。你学佛,念经、拜佛、礼佛,修那一点点功德,都在你口里漏掉了。
17 喜欢说别人过失,你累积下来是罪业,无量无边的罪业!你要觉悟,你要明白,要赶快回头。
18 心里面忆佛、口里念佛,不夹杂、不间断,修无量无边的功德,你不去做,你要去造罪业,那就没法子了。
19 从前我们跟李老师学教,李老师常常讲:“你们每天所修的这些功德,都从口里流出去了。”
20 佛法讲有漏,这很大的一个漏洞。我们所修的那一点点功德,都是因为有意无意地造口业,从口里漏出去的。
21 喜欢批评人,喜欢说别人过失,这真的叫有漏,所有你所修积的功德,全都漏光了。
22 说别人过失,是最大的过失,最严重的过失。你想想为什么?从你自己本身来说,你的心不清净。
23 我们讲菩提心,真诚你没有,你心是虚伪的;清净你没有,你是染污的;平等你没有,你是高下,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不对的;正觉没有了,你愚痴;慈悲你没有,你自私自利。
24 从这个口业就知道,你完全用的是妄想分别执着,你与菩提心不相应。
25 与菩提心不相应,就是与整个大乘佛法不相应,大乘佛法任何一个法门,你都不会成就。
26 在世间法里面来说,口为祸福之门,喜欢批评人,有意无意跟人家结了冤仇,结这个怨迟早你会遭到报复,因果通三世。
27 你喜欢批评人,人家也批评你,果报如是,你怎么能免得掉。这是从你自己本身,破坏你自己的德行,破坏你自己修持的功夫。
28 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头说了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我们净宗同学,如果三年不讲话,保证开悟。”这个话说得有道理,三年不说话,你口业清净。所以喜欢说话的人,你的功德都从这漏掉了,你不能不知道。
29 如果说对这个世间、对众生,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你造的业都是地狱罪业,为什么?今天这个社会诸位都晓得,动乱不安。将来在历史上,这是天下大乱的时代,这种动乱谁造成的?喜欢说话的人造成的。
30 你天天批评人,天天说这个不是,说那个不是。你在那里制造纠纷,你在那里制造矛盾,你在那里制造对立。你就是破坏社会安定,破坏世界和平。
31 你让全世界众生都在受苦受难,你天天说话批评这个,批评那个,你有罪过!你说他们大家都批评,没错。大家都批评,所以才有世界**,这是共业所感。
32 你要真正觉悟了,我从今之后不再批评人了,那你就是修大功德。为什么?从此之后,我不会破坏社会安定,我不破坏世界和平,你这个功德多大!
33 虽然世间人没有人称赞你,为什么?世间人不知道。我知道,我称赞你。再跟你说,诸佛菩萨知道,天龙善神知道。
34 《无量寿经》一开端就教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佛真的是慈悲到极处!
35 我们不但口不能说别人过失,心里头也不能够记,不能有这个念头,我们要养自己的清净心。36 我们的心都装一切众生最善的、最美的,我们的心就善就美了。我们要是装一切众生最不善的、最坏的、最肮脏、最恶的,我们的心就变坏心了,这个道理不难懂。
37 我们时时刻刻自己要注意,看到一切不善的,绝对不放在心上,绝对不放在口上,修行从这个地方下手。
38 古大德教导我们,什么人能往生?心如佛心,愿如佛愿,言如佛言,行如佛行。我们学佛,佛在哪里?佛就在净土经典上。
39 我们好好地落实佛的教诲,经文字字句句我们要把它做到。我也常说,做到两成你就有把握往生,两成做不到不能往生。最重要的是口业,口业还不能够改过来,我在此地断言,你这一生不能往生,我的话说得很肯定。
40 口业不能再造,我们看到、听到别人造口业,生怜悯心,他不知道,他还愚痴。
41 别人造口业,我们回报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千万不要批评:“你错了,你又造口业了。”你说这个话,你又造口业了。你们想一想这道理,要想通。
42 那我怎么样不造口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造口业。让他多听阿弥陀佛,他慢慢就会觉悟,一次、两次短时间听不懂,时间长了,他就明白了。他才晓得你真正是好意帮助他、提醒他。
43 决定不说他的过失,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对待他,这就行。又何况阿弥陀佛还加持他。
44 一天到晚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杂念,这个人决定往生。
45 希望我们的同学,从今而后,不再说人家是非,不再张家长李家短,不再搞这个了。
46 有人跟我们说别人是非呢?阿弥陀佛!他要来说人家怎么不对,我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好!
47 我不听他的,我就阿弥陀佛,我也劝他赶紧念阿弥陀佛,不要再造业。
48 自己要做一个好样子,做个好榜样,这叫念佛人,这叫会念佛。这个样子,才真正是十方诸佛如来的弟子!
净空法师开示:批评得恰如其分也有过失
「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我们怎样学阿弥陀佛的口业?佛在本经告诉我们,在第八品里,教给我们善护三业。一般经典里面讲到三业都是身口意,顺序是这么来的,《无量寿经》上不是的,《无量寿经》第一个是口业,第二是身业,第三是意业。你想想,佛为什么这样说法,用意何在?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是现在,最容易犯的口业,口造什么业?喜欢批评人,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口业。口业是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批评人有的时候这四种都犯了,他自己不知道。所以善护三业,头一个是口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别人小小的过失就恶意的批判,太过分了;没有过失则胡造谣言,那罪就更重。
有过失批判得恰如其分已经有过失,为什么?你不厚道。忠厚的人,看到人有过失不说。规过劝善这是有礼节的,你看到这个人劝导他,他能改过、能回头,你就劝他。什么时候劝他?没有第三者在面前,这个时候劝他,有第三者,他要面子,他难为情。我们自己要守住隐恶扬善,别人有好的我们可以赞叹,别人有过失不说。劝他要背着人,不能当着大众面,他会感恩,感谢你,你给他留面子。而且规过一次,再一次,不能到第三次,第二次再劝不听,以后就永远不要说了。再说怎么?再说就变成仇人,他对你起怨恨,那你何必?
古人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这一生当中不跟人结怨,无论他犯什么过失这都很正常的事情。譬如我在讲经教学的时候,有的时候听到有很多同学,有见过面,也有没见面的,听到他一些善行,我赞叹。我这一赞叹,听众都听到了,都知道了,以后发现这个人有过失,不像我所赞叹的,你们想想,我是赞叹错了吗?我赞叹是他那一桩善事。人有善有恶,我们赞叹他的善,不提他的恶,要懂这个道理。甚至于有,是真有,我也晓得,藉着我赞叹他这些好处他到处宣扬,再去欺骗别的众生。有很多人告诉我,连国内官方都告诉我,但是官方的态度很严谨、很有智慧,他说:法师,这些事情你不知道,我们来处理。这就是用我的名义,干什么?没有别的,多半都是去敛财,都是说在国内建道场,要准备迎接我回去,要替我建什么精舍、寮房,让大家捐钱。这些话,我在讲经教学时候也提过,曾经劝导过大家。我会不会回国?不会,我不会回去。为什么不会回去?我回去那只有去养老,不再讲经教学了我可以回去,回去长住没有问题。但是我活在这个世间,活一天就是讲一天经,哪一天我不讲经了,那一天我就走了。
……
所以我们要学如来的身口意业,这很重要。记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决定学着不批评人,不能以严厉的态度、语气待人,要学柔和质直。真诚心,我们的言语、态度要柔和、要谦虚、要恭敬,对一切人事物你这样去学你就对了,你真的学到了。普贤菩萨要求的就更高,净宗学人都是修普贤行的,不能把自己的水平向上提升,你怎么会成就?你看世尊,身业的烦恼系缚解脱了,口业的烦恼系缚也解脱了。别人对我批评我完全接受,我恭恭敬敬的听,不用辩驳。说对了感谢他,我改过,说不对不回话,默认了就没事,你要回话就起争论。一直听,我相信讲两个钟点他就没有力气,他就不讲了。这样好,让他讲,我们在那里安安静静,心里念阿弥陀佛,恭恭敬敬对待他,等到他发足了、他发完了,不就没事了吗?何必要争论?「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没有争论的必要。这样一次一次把自己境界就提升,自己的德行也成就了。总要学谦虚,总要学厚道。「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我们今天是近如来家,非常接近,往生那就是入如来家。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空法师:少言少语少口业
「望西云:凡此妄语,世人喜犯」,很容易犯,谁都喜欢讲话。言语离不开我们生活,现在社会有几个人言语少的、沉默寡言?我想想,我学佛这六十年,没见到,所见到的人都喜欢讲话。大概言语少的,我只看到章嘉大师一个,他可以跟你在一起坐在一块,一个小时一句话都不说。他用什么教人?威仪教人,很少用言语,他就是那个样子教给你。你跟他在一起,一句话不说,肃然起敬,比一般老法师你去的时候,他给你讲一、二个小时,讲不休,受用更大。章嘉大师讲话很慢、很清楚,言简意赅,接触他之后,确实你不容易忘记他的教训。
世人喜犯,你看「不顾来报」,来是将来,报是报应,你说话要负责任,后头有果报的。「如南山云」,这个南山是戒律,终南山道宣律师,这是律宗的祖师。他老人家说的,「此戒人多喜犯,良由妄业熏积,识种尤多,故随尘境,动便虚构」,这一开口都有问题。「继云」,这还是道宣律师的话,「又行基菩萨云:口虎害人,舌剑断命。如口如鼻,死后无咎」。这一句话,下面念老的解释,「令人之口如鼻之无言,免生过咎」。鼻不会说话,如果口像鼻一样,尽量能够是少说话为好,言多必失。所以学人入众一定是恭敬、谦虚,多听、多看、少说。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二七集)2011/8/7 檔名:02-039-0527
净空法师法语:善护口业
1.《无量寿经》上教我们善护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
2.“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一句里面就包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3.身、语、意,为什么《无量寿经》要把“语”摆在第一?一切众生最容易犯的是口业,造口业。
4.我们平常修积的功德,说老实话,都从口业里头丧失掉了,所以功德积不住,都流失了。
5.口最容易造罪业,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积功累德,到后来功德都漏掉了。从哪里漏?从口里漏。
6.辛辛苦苦修了几十年,几句话的口业就漏光了。“口为祸福之门”,不可以不知道。
7.觉明妙行菩萨教人,“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
8.你要开口说话想想,我这话不说行吗?如果不说可以,就不要说,多念一声佛号积功累德。
9.看到别人有过失,我自己要反省,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说别人的过失就造口业,你的功德就流掉、漏掉了。你修得再好,都完了。
10.六祖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一天到晚看到别人的过失,你到底修什么?
11.你为什么会看到别人过失?自己心里有过失,才看到别人有过失。心清净没有过失,看一切众生都成佛,一点毛病也看不出来。
12. 万法唯心,一切法唯心所变。所以佛看众生统统是佛,菩萨看众生统统是菩萨。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这没有法子!
13.我们中国古人常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话很有道理。谁是是非人?说是非的那个人就是是非人;他说的那个是非人未必是是非人。
14.说是非的,决定是个是非人,现行犯,决定不错!“善护口业”,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15.大家要知道,你不念佛,你就造口业,你就要受三途苦报。
16.一天到晚接触人,张家长李家短,都是讲得是非人我。你学佛,念经、拜佛、礼佛,修那一点点功德,都在你口里漏掉了。
17.喜欢说别人过失,你积累下来是罪业,无量无边的罪业!你要觉悟,你要明白,要赶快回头。
18.心里面忆佛、口里念佛,不夹杂、不间断,修无量无边的功德,你不去做,你要去造罪业,那就没法子了。
19.从前我们跟李老师学教,李老师常常讲:“你们每天所修的这些功德,都从口里溜出去了”。
20.佛法讲有漏,这很大的一个漏洞。我们所修的那一点点功德,都是因为有意无意地造口业,从口里漏出去的。
21.喜欢批评人,喜欢说别人过失,这真的叫有漏,所有你所修积的功德,全都漏光了。
22.说别人过失,是最大的过失,最严重的过失。你想想为什么?从你自己本身来说,你的心不清净。
23.我们讲菩提心,真诚你没有,你心是虚伪的;清净你没有,你是染污的;平等你没有,你是高下,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不对的;正觉你没有了,你愚痴;慈悲你没有,你自私自利。
24.从这个口业就知道,你完全用的是妄想分别执着,你与菩提心不相应。
25.与菩提心不相应,就是与整个大乘佛法不相应,大乘佛法任何一个法门,你都不会成就。
26.在世间法里面来说,口为祸福之门,喜欢批评人,有意无意跟人家结了冤仇,结这个怨迟早你会遭到报复,因果通三世。
27.你喜欢批评人,人家也批评你,果报如是,你怎么能免得掉。这是从你自己本身,破坏你自己的德行,破坏你自己修持的功夫。
28.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头说了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我们净宗同学,如果三年不讲话,保证开悟。”这个话说得有道理三年不说话,你口业清净。所以喜欢说话的人,你的功德都从这漏掉了,你不能不知道。
29.如果说对这个世间、对众生,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你造的业都是地狱罪业,为什么?今天这个社会诸位都晓得,动乱不安。将来在历史上,这是天下大乱的时代,这种动乱谁造成的?喜欢说话的人造成的。
30.你天天批评人,天天说这个不是,说那个不是。你在那里制造纠纷,你在那里制造矛盾,你在那里制造对立。你就是破坏社会安定,破坏世界和平。
31.你让全世界众生都在受苦受难,你天天说话批评这个,批评那个,你有罪过!你说他们大家都批评,没错。大家都批评,所以才有世界末日,这是共业所感。
32.你要真正觉悟了,我从今之后不再批评人了,那你就是修大功德。为什么?从此之后,我不会破坏社会安定,我不破坏世界和平,你这个功德多大!
33.虽然世间人没有人称赞你,为什么?世间人不知道。我知道,我称赞你。再跟你说,诸佛菩萨知道,天龙善神知道。
34.《无量寿经》一开端就教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佛真的是慈悲到极处!
35.我们不但口不能说别人过失,心里头也不能够记,不能有这个念头,我们要养自己的清净心。
36.我们的心都装一切众生最善的、最美的,我们的心就善就美了。我们要是装一切众生最不善的、最坏的、最肮脏、最恶的,我们的心就变坏心了,这个道理不难懂。
37.我们时时刻刻自己要注意,看到一切不善的,绝对不放在心上,绝对不放在口上,修行从这个地方下手。
38.古大德教导我们,什么人能往生?心如佛心,愿如佛愿,言如佛言,行如佛行。我们学佛,佛在哪里?佛就在净土经典上。
39.我们好好的落实佛的教诲,经文字字句句我们要把它做到。我也常说,做到两成你就有把握往生,两成做不到不能往生。最重要的是口业,口业还不能够改过来,我在此地断言,你这一生不能往生,我的话说得很肯定。
40.口业不能再造,我们看到、听到别人造口业,生怜悯心,他不知道,他还愚痴。
41.别人造口业,我们回报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千万不要批评:“你错了,你又造口业了。”你说这个话,你又造口业了。你们想一想这道理,要想通。
42.那我怎么样不造口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造口业。让他多听阿弥陀佛,他慢慢就会觉悟,一次、两次短时间听不懂,时间长了,他就明白了。他才晓得你真正是好意帮助他、提醒他。
43.决定不说他的过失,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对待他,这就行。又何况阿弥陀佛还加持他。
44.一天到晚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杂念,这个人决定往生。
45.希望我们的同学,从今而后,不再说人家是非,不再张家长李家短,不再搞这个了。
46.有人跟我们说别人是非呢?阿弥陀佛!他要来说人家怎么不对,我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好!
47.我不听他的,我就阿弥陀佛,我也劝他赶紧念阿弥陀佛,不要再造业。
48.自己要做一个好样子,做个好榜样,这叫念佛人,这叫会念佛。这个样子,才正是十方诸佛如来的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