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秦腔
■ 边 江
三秦大地,兴盛秦腔,
西北各地,喜爱秦腔。
秦腔历史,源远流长,
远古歌舞,是其祖上。
发源天水,牧马地方,
渐兴秦都,盛于咸阳。
唱腔定型,当在大唐,
乾隆年间,鼎盛兴旺。
中国戏曲,古老秦腔,
二零零八,非遗上榜。
秦腔别名,谓梆子腔,
吐字标准,三原泾阳。
流传久远,地域宽广,
仔细划分,叫法多样。
关中东府,东路秦腔,
同州梆子,称老秦腔。
关中西府,西路秦腔,
西路梆子,西府秦腔。
西安周围,北路秦腔,
又称遏宫,即阿宫腔。
陕西省城,西安一方,
俗称乱弹,中路秦腔。
众多剧种,受益秦腔,
京剧形成,受其影响。
梆子剧种,鼻祖名望,
各种梆子,均受影响。
陕南汉中,汉调咣咣,
风格独特,源自秦腔。
传入四川,天府地方,
丰富融合,灯戏高腔。
秦腔角色,分工细详,
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十三大门,二十八项,
文武昆乱,各有所长。
唱念做打,特色鲜亮,
高雅艺术,雅俗共赏。
专业院团,百花齐放,
优秀演员,屡获大奖。
西安今有,著名剧场,
易俗剧社,世界名扬。
群众文化,走进广场,
参与者众,喜吼秦腔。
名伶票友,顿挫抑扬,
唱到兴处,满场鼓掌。
传统秦腔,难以尽详,
现存剧目,四千以上。
表演内容,教人善良,
淳朴敦厚,耿直爽朗。
秦腔唱腔,两大特长,
欢音苦音,板路彩腔。
欢音明快,喜悦昂扬,
唱到妙处,荡气回肠。
苦音悲愤,情真意长,
表现细腻,引人感伤。
戏曲故事,演义世相,
演员功力,各不相让。
有的缠绵,心旌荡漾,
有的豪放,慷概激昂。
有的凝重,词严意刚,
有的诙谐,轻松倜傥。
秦腔特色,特在吼唱,
酣畅淋漓,激越粗犷。
嬉笑怒骂,皆在台上,
观众情绪,随剧落涨。
秦腔唱词,文脉深长,
七言十字,无韵诗行。
结构讲究,耐人思量,
与之对应,曲调板腔。
音乐编排,规律性强,
由慢到快,渐慢终场。
秦腔乐器,分文武场,
板胡出头,引领全场。
板胡二胡,主导文场,
鼓锣铙钹,主导武场。
各路秦腔,脸谱异样,
扮相鲜明,美观大方。
展现性格,寓意明朗,
红忠黑直,粉奸神祥。
大本小戏,引人向上,
扶正祛邪,寓教于唱。
老年观众,喜爱秦腔,
后续人才,有待培养。
外行说戏,何如查网,
抛砖引玉,宣介秦腔。
中华文化,传统弘扬,
祝愿秦腔,世代传唱。
(2015年1月28日发表于《文化艺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