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南无三藏玄奘大遍觉祖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73

[转载]《圣爱歌》的现实意义

$
0
0
原文地址:《圣爱歌》的现实意义作者:方越

 

 

 

 

 

《圣爱歌》的现实意义

 

拜读陕西著名评论家、诗人方越创作的抒情咏史诗作——《圣爱歌》时,大脑皮层随着诗行的跳跃不断受到刺激,关中乾县梁山上哪座巨大的陵墓,陵墓里哪位安睡的传奇女人——武则天,怎么可能想到,在千百年之后,除了文物专家,历史学家,政府官员,坊间百姓对她的是非功过加以评说之外,关于她的爱恨情仇,也依然撩拨着学界中人的敏感神经。

敢于对那段尘封在历史烟云中的皇宫爱恋作出另外一种解读,需要的不仅是胆识和勇气,还需要深厚的历史知识积淀和卓越才情。因为这段爱恋,在不少人的眼中是畸恋,充满了阴谋,杀戮和利用。但如果超越这种纷争,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解剖人性的善恶,它依然有探讨的必要。倘若还能与打造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产品结合,《圣爱歌》也不失为一个大胆尝试的突破点和切入点。

不管你是先知乾陵还是先知武则天,她留给后人最具象的遗产就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乾陵。从空中俯瞰,整个陵墓像一个丰满的女人仰卧在关中大地上,有头,有脚,还有两座巨大的“乳峰”。墓东面那块著名的“无字碑”,是她留给后人的一道千古之谜。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百年之后仍选择和她的爱人唐高宗李治合葬于此,或许是让后人世代来为他们的爱情作见证。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包容四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她逼害王后萧妃,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却受到历史学家的谴斥。武则天在位期间的威仪,智谋,杀戮,已成为历史学家贴在她身上的“带色”标签。但客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需要多方位比较求证,毛泽东也曾经评点武则天,称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奇女子”。世人多关注她的政治斗争,如果从人性本善的角度剖析,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在当时封建礼制的重压下,是如何追求作为女人与生俱来的情感诉求呢?

窃以为,方越老师的《圣爱歌》正是对这种情感诉求的探索解读。他选择以古诗的语言去探索诠释,是以为诗的精妙能浓缩这段历史,诗的风格能传承弥久,诗的体范能承载诗人对主人公的强烈感情。然吟风花雪月易,咏历史事件难。这背后体现了作者能以深厚的文学和历史功底去驾驭那段情感历程。通读《圣爱歌》,能感受到作者抛开一些世俗史观,以武则天的情爱经历为主线,倾注了浓烈的个人认同感。但这种认同又是建立在历史史实和人性的解剖之上。诗中描述了武媚娘两进皇宫,在封建威严的夹缝中以聪慧,执著,付出追求真爱的历程。“无奈活殉感业寺,黄卷青灯苦为尼”,“无奈”之“苦”尤为妥贴,但背后却是以退为进,保全真爱机会的高明选择。此时媚娘与高宗已互为知己,而太宗垂垂老矣,离世之际对媚娘仍念念不忘,欲舍不忍,她很有可能成为太宗的“殉葬品”。如果不是媚娘机智果敢的提出情愿去寺院为尼,“以报太宗天恩”,必定沦为一个毫无意义的牺牲品。其实太宗与她是躯体之爱,而高宗与她才是情感之爱。由此一点,即可看出媚娘聪慧、理性的程度非凡人可比。太宗死后,她懂得爱需要付出,在黄卷青灯的陪伴下苦度时日,最终“血泪吟成如意娘”。被高宗迎进宫后,为了经营这来之不易的爱,媚娘再一次展现了她的果敢和智慧。甚至“本向善而恶相逼”,化解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滔滔危机。当一个女人全心身为爱付出时,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正因为有与高宗深厚的情感基础,她开始分担国难家忧,“承恩感恩恩义重,魂牵魂绕魂魄依。”此时二人已水乳交融,抵达爱的极深境界,之后开创“二圣临朝”的罕见政治格局。至此,这段甘苦自知,倍加艰辛的情感历程和心路已跃然纸上,令人叹绝!之后,从“二圣临朝”到“二圣同寝”,他们之间的情爱,就融汇着圣神的情怀、理想的色彩和大唐的历史内涵。这是大爱大美的大境界。思古抚今,难道媚娘在封建政治高压之下追求和坚持真爱的这种精神,不值得今人借鉴吗?

如能从《圣爱歌》的爱恨纠缠中跳脱出来,把它与现实接续,也许它有可能成为打造一个传统文化旅游项目的切入点。陕西号称历史文化大省,政府也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要挖掘拓展应该说潜力巨大。但我们的家底仍需进一步去梳理。整体来看,目前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仍显平面呆板,文物遗迹多,但诠释这些遗迹背后的软产品稀缺。来陕西旅游的人都知道“东线西线一日游”,东线的华清池如今依托骊山为大幕,以九龙池做舞台,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背景,运用高科技手段,打造了著名的《长恨歌》实景历史舞剧(从今年41日开始上演,预计演出200场);而西线则缺乏立体文化产品的呼应。乾陵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应是相匹配的最好资源。而《圣爱歌》的出世,或许是这项文化产品最合适的引子。如能打造一台属于武则天的爱恨情仇的历史舞台大剧,必将在史实的再现和开拓丰富旅游资源中找到共鸣点,岂不是为陕西的文化旅游发展做出贡献的一件好事?行文至此,突然想起方越老师讲起他在“中国·洛阳国际武则天研讨会暨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第十届年会”上,用陕西方言朗诵了这首诗的情景,与会的100多位来自中、美、韩、日、新加坡等地的专家学者无不交口称赞。若此愿成真,在日暮来临之际,依托苍茫梁山上的乾陵为实景舞台,在大剧的结尾用古朴的秦音朗诵《圣爱歌》,又会是怎样的激荡人心?我们有理由期待!

 

(叶锋《阳光报》副主编,青年作家)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73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