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南无三藏玄奘大遍觉祖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73

[转载]百年老儒——清末终榜秀才外祖父姚宝臣追记

$
0
0

百年老儒

——清末终榜秀才外祖父姚宝臣追记

■ 路  棣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夏收后的一天,陕西澄城业善村望族,“述舜堂”家长姚辅郎给长子举行周岁“抓周”喜宴。

述舜堂是富甲一方的望族,多年“济贫助学,善待乡里”,方圆百里乡风极好。今日喜庆,乡亲邻里自然全力相帮。来客必经之路,沿街各户无不自扫门前,清水洒路,以致整街干净清爽,呈现出一片节日的喜气。

坐在毯上抓周的幼童看到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玩具,顿时两眼放光,最后将小官帽、针灸盒揽在怀中,手拿一支毛笔,一边乱挥乱舞,一边冲着众人“嗷嗷”大笑。

主持“抓周”的,是同州知府的师爷吴延鹤。吴延鹤出身江南绍兴师爷之乡。精通清代律法,琴棋书画,风水相学无一不能,是渭北一带诸县远近闻名的大才子。他笑对辅郎作揖说:“辅郎兄大喜,孺子可教。贤侄天资聪慧:小时顽皮,兴趣广泛;弱冠时将小有功名,得一官半职。”接着他顿了顿,凑到辅郎耳边低声说,“暮年尚有坎坷……但不失雅士之风。”

这个孩子,后来取得清朝末期秀才功名,解放后成为澄城“开明人士”,跻身大荔、蒲城、朝邑、澄城三县四方书法三杰,当地名医——他就是我的外祖父姚宝臣。

外祖父天生聪颖,读书用功,并因与大荔天主教堂英国籍神父查尔斯的相识,激发了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1903年,14岁的外祖父大荔乡试,一举榜上有名。民国成立后,全国推行新学制,24岁的外祖父靠早学的物理、化学基础和较深的传统知识,以高分考入西安中等学堂。

外祖父是前朝秀才,又是当时的优秀学生,因此,西安重大活动,他都以学生代表应邀出席,渐渐与张督军熟知。毕业后,外祖父由曾与外曾祖父自幼同号习商,世交之子,政界名流韩望鏖举荐,张督军便委任他为凤翔县长。一日,外祖父在同门学子,亲朋好友的庆贺宴上,忽然听到张凤翙屈从袁世凯,投靠了北洋政府的消息。外祖父气愤地说:“北洋政府与王莽一丘之貉,张凤翙莽大夫一个。”说完愤然撕了委状,回家赋闲。

赋闲的外祖父仍对国事十分关心。每当京城、西安好友来访,带来好消息时,他就和他们酣畅豪饮。听到坏消息时,常与来客对视许久,苦闷无话。他开始钻研岐黄,练习书法,以此缓解内心的郁闷,消磨漫漫时光。这期间,他与外祖母成婚,在许多不快中有了一丝淡淡的幸福。

后来,在书法上,外祖父成为大荔、蒲城、朝邑、澄城诸县民间广传的书法“三杰”之一:韦庄党仙洲,善写斗大榜书;外祖父名列第二,以升大老篆见长;姚敬轩位居第三,以腕大行书称佳。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渭北一带小学生学书法还以他的楷书为临帖。在医疗水平上,他医德双馨,名贯四乡,是后来许多上至地方领导,下至贫苦农民的求医首选。

民国年间,外祖父数次出仕,又几度辞官。他虽身在官场,但骨子里仍葆有浓厚的文人气度。对旧社会那种趋炎附势、溜须拍马、吏风腐败、欺压百姓的衙门劣行,他气愤,他仇视,他全力制止但无济于事。

外祖父辞官后,开始探求“实业报国”之路,意图复兴述舜堂。然而,抗日战争爆发了,又逢外曾祖父辅郎去世,人心动荡,多重压力使述舜堂不堪重负,各商号、店铺不得不一一关闭。

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时局,焕发了外祖父的爱国热情:在群众集会上,他以古说今宣传团结抗日;在战地医院,他主动义务医治伤员;在支前捐助活动中,他会倾其随身所带积极捐助。

抗战胜利了,但国民党又挑起内战。国统区人民进入最困苦、最难熬的时期。1947年冬,外祖父带头抗交内战粮被镰峰乡公所以首犯扣押。幸亏他是一方名人,未受皮肉之苦,又有多名绅士联保,两日后放了回来。外祖父对民国政府由开始的满腔希望,逐渐变到一忍再忍,心存侥幸,最后彻底失望。

1948年冬,国民党军队在战争中屡战屡败,而尽得天时、地利、人和的共产党及所领导的解放军则屡战屡胜,从延安挥师南下,直入关中。我年轻的父亲,担任余秋里将军麾下的一名教导员,随军与驻扎澄城韦庄的国民党3638师展开激战,永丰战役大败国军,进而荔北战役全胜国军,澄城的寺前、醍醐、业善、韦庄等四乡第一次解放。

在战事中,外祖父并未远避,而是动员父老乡亲为驻村的解放军尽力提供用水、用物方便。当他亲眼看到解放军纪律严明,用粮用煤主动付钱,自觉帮助房东挑水、扫院、帮干杂活时,会自言自语地反复念叨:“毛泽东得天下,毛泽东得天下。”

就在随后的国共两军“拉锯”期间,我的父亲与外祖父一家熟悉起来。他俩在一起谈革命、谈历史、谈文学。父亲谈党的政策和解放后的社会制度,外祖父静静地听;外祖父讲他对历朝历代的看法,父亲默默地不断点头。越讲共同点越多。父亲还常常帮外祖父做一些农耕杂活。经外祖父同意,父亲母亲确定了关系。

19492月,渭北一带彻底解放。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个旧时代宣告结束,一个新时代、新时期、新生活扑面而来。在隆重的庆祝大会上,他老人家忘了年龄,和所有群众一起挥臂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解放后,外祖父这个走过清朝、民国、新中国的老秀才、旧知识分子,对万千气象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热爱。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认真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得到了党和政府及广大群众的好评与尊重。外祖父出席澄城县“开明人士”座谈会,名扬澄城。他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兴奋和对生活的热爱,全力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新中国建设中。

他冲破旧的务农观念束缚,带头推广小麦良种“52号”;他常年出入左邻右舍、七乡八镇,为乡亲看病送药,把党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他踊跃参加农村互助组,在老屋那古老的大厅上悬挂亲书“眄庭柯以怡颜”,落款题为“南村伴农”的匾额,抒发他乐于“戴月荷锄”的农耕生活情趣;他受聘于业善大公社卫生院,担任中医主治医师。后来退休回家,仍坚持治病救人,风雨无阻。业善周边村镇受其惠者,几乎户有其人。

客观地说,自1951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是外祖父一生生活最好,兴事最多,心情最好,且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子。这期间,虽有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但他是亲历三朝的坎坷老人,对社会的好与坏有极其深刻的体会与见解。多种阅历,多重比较使他对毛主席、新中国最有感情、最寄厚望。他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幸福是长远的。必定电闪雷鸣一瞬间,穹空多是艳阳天。三年困难转眼而过,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与解放前相比,完全可以说胜似人间天堂。

1966年,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

外祖父视为生命的五大箱古书、古画、古玩,在“破四旧”中,被红卫兵乱七八糟地装了满满七架子车,拉到南巷曾是清代举人姚增祠堂的大队部门前焚烧,足足烧了半个晚上。火光映红了红卫兵愚昧的笑脸,见证了摧残文化的粗劣行径。

外祖父是位医生,医术和品德使他成了许多患者的最先选择。病人上门,他不分贵贱、贫富一视同仁,态度好,不收费,尽开价廉又治病的药,因此,颇有人缘。但是,这种善举,却引起了个别医术不高、医德不好的人的嫉妒。他们给外祖父扣上“无证野医”的罪名,糊了丈余高的纸帽,强戴在老人头上,大热天逼着他自敲铜锣,城里城外游街示众。

随后,外祖父又被迫接受红卫兵大规模集会批斗。他被勒令站在一只高凳上,两边分立“地富反坏,右叛敌特”人员。红卫兵子虚乌有、牵强附会地给被批斗对象罗列罪名。在口号声中,一个年少无知的家伙猛地从外祖父背后用力一推,他老人家从高凳上摔了下来。碰得口鼻流血,脸部青肿,在场的群众惊得同时咳出声来,全场骤然沉寂。少许,这伙红卫兵又大呼小叫,以此壮胆,批判会仍在进行……

过了一段时间,文革局势更加混乱。早先的红卫兵造反派的队伍分化,开始向更高层次的批判对象攻击,外祖父这些小“牛鬼蛇神”之类,渐渐被运动遗忘。

时间能够抚慰受伤害的心灵,或忏悔,或淡化,或消除一切矛盾。四乡五镇的各界群众又尊重起这位济世救人的老中医,上门找他看病。文友至朋恢复了交往,一块笔墨相聚,讨论学问,谈天说地。

来人多了,知道外面的情况就多。外祖父听到毛主席身边的一些主席、副总理、元帅、部长也整天被批斗,受虐待,不免又为国家的前途担忧,终于支持不住,病卧在床。这次得病,可以说是他完全置自己的厄运于度外,更多的是为那些为党和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各级领导,为国家前途忧患而起。老人家撒手西去了,那是1969年元月30日上午10点。

那时,农村的丧事,由生产队牵头办理。墓穴开挖,采买作席,财房礼仪等等有条有理进行。当时的文革形势,疾风暴雨式的狂热虽已过去,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思潮还在继续。重新实行旧的葬礼方式,会不会给家庭又带来灾难?舅舅向生产队长等人谈了忧虑,他们说:“怕什么!给这样的老人送行,值得!”

天上微微落雪,外祖父全家披麻戴孝,守灵祭奠,拜锨请祭,入殓扫墓。送葬的炮声未落,人们抬起灵轿,走向外祖父的墓地。巷道里外站满了人,既送亡灵,又看久违的隆重葬礼。

一抔新土掬起。清末秀才,大荔、澄城、朝邑、蒲城三县四方书法三杰之一,七乡八镇著名中医,跨越清朝、民国、新中国三朝的老知识分子,受过人生荣誉,折磨,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坎坷地走完了他的一生。走时虽无痛苦,却带着几多精神负担。

紫气东来

新春同乐



家和业兴

2014123日发表于《文化艺术报》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73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