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华裔汉学家一览(1)
2008-07-01 15:21:12
陈才智整理
B
鲍家麟 Pao, Chia-lin
鲍时祥 Bao, Shixiang 与老安(Lao An)《论语》,1992年
卞赵如兰 Pian, Rulan Chao
C
粲兮 Can, Xi
蔡任真 Tsai, Yen-zen
《经与传:汉代儒家经典的界定》("Ching and Chuan: towards defining the Confucian
Scriptures in
Han China, 206 BCE-220 CE"),哈佛大学博士论文,1992年
蔡廷干 Tsai, Ting-kan
昌彼得 Geier, Peter W.
陈炳良 Chan, Ping-leung
陈澄之 Chen, Charles, K. H.
陈观胜 Chen, Kenneth K. S.
陈光兴 Chen, Kuan-ksing
陈荆和 Chen, Ching-ho
陈金梁 Chan, Alan Kam-Leung
《道之二解:王弼与河上公〈老子〉注研究》(Two Visions of the Way: A Study of the Wang
Pi and
the Ho-shang Kung Commentaries on the Lao
tzu),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
陈明銶 Chan, Ming K
《〈资治通鉴〉的史学》(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Tzu-chih t'ung-chien: A
Survey),《华裔学志
(Monumenta
Serica)31(1974-1975),1-38页.张荣芳译,《食货》12:4-5(1982.8),
164-178页;12:6(1982.9),207-215页
陈鹏翔 Chen, Peng-hsiang
陈启云 Ch'en, Ch'i-yun
美国加利福尼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精于英文汉学论著的撰写.近年在台湾清华大学做中国思
想史研究
《一位大儒关于政治暴力的思想:荀爽对〈易经〉的解释》(A Confucian Magnate's Idea of
Political
Violence: Hsun Shuang's [A. D. 128-190] Interpreta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s),《通报》(T'oung
Pao)54(1968),73-115页
《荀悦的著作:〈汉纪〉与〈申鉴〉》(Preblems of Hsun Yueh 's Writing: Han-chih and
Shen-chien),
《华裔学志》(Monumenta Serica)24(1968),208-232页
《荀悦(公元148-209年):一位中世纪早期儒士的生平与反思》(Chen Chi--yun. Hsun Yueh
A.D.148--209: The Life and Reflections of An Early Medieval
Confucian),纽约:剑桥大学出
版社,1975年.高专诚译本《荀悦与中古儒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6
《荀悦和中国汉末思潮:〈申鉴〉译注,附导言》(Hsun Yueh and the Mind of Late Han China:
A
Translation of the Shen-chien with Introduction and
Annotations),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0
年
《中国历史"中古时代"分期的观念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华夏文明与
传世藏书——中国国际汉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1月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论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汉代中国:经济,社会和国家权力》(Han Dynasty China: Economy, Society, and State
Power),
T'ung Pao, 1984,胡志宏摘译,载《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创刊号,1994年6月
陈清侨 Chan, Stephen C. K.
陈弱水 Chen, Jo Shui
《新儒学之发端:柳宗元与中国唐代思想的变迁》("The Dawn of Neo-Confucianism: Liu
Tsung-yuan and the Intellectual Changes in T'ang China
773-819"),耶鲁大学博士论文,1987
年,294页,导师:余英时(Yu Ying-shih),《唐学报》(T'ang Studies)7(1989)
《柳宗元与中国唐代思想的变迁》(Liu Tsung-yuan and the Intellectual Changes in
T'ang China,
773-819),剑桥大学出版社,1992年
《柳宗元与中唐儒家复兴运动》,台湾中央研究院:《新史学》5:1(1994-3)
陈庆浩 Chan, Hing-hao
陈荣捷 Chan, Wing-tsit
(1901年8月18日-1994年8月12日),美籍华裔哲学家.生于广州;1924-1929,哈佛研究生
1929-1936,岭南任教务长;1937-1942,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1942-1966,达慕思学院教
授;1966-1981,彻谈慕学院任Gillerpie讲座教授.陈荣捷在国外弘扬中国哲学60年,著作
等身,还从事中国经典哲学的英译.除《道德经》外,他又译过《近思录》,《传习录》,
《北溪字义》,《六祖坛经》.陈氏英译,不只是译文而已,为了推阐中国哲学于欧美,
为了方便读者,凡与所译之书可能相关而又必要的知识,以及能增进读者对经典全面了解
者,无不悉备.以英译《近思录》为例,除原文622条之外,有长篇引言详述《近思录》
编纂及译注之经过,并选译出有关的言论及宋明清与朝鲜日本注家评论共600条,另有附
录《近思录》选语统计表,《近思录》选语来源考,中日韩注释百余条,与后来仿造《近
思录》选辑之书22种的书目.参见韦政通《白鹿薪传一代宗师——国外弘扬中国哲学六十
年的陈荣捷先生》,【美】华霭仁整理,彭国翔译《陈荣捷(1901-1994): 一份口述自传
的选录》,《中国文化》15-16(1997年12月)
《庄子哲学》(Philosophy of Chuang Tzu),Cambridge,1929年
《评吴经熊和初大告的〈道德经〉译本》(Review of Wu's Lao Tzu's "The Tao and its
virtue" and Chu
Ta Kao's "Tao Te Ching"),《美国东方学会会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61(1949),196页
《现代中国的宗教倾向》(Religious Trends in Modern China),New
York,1954年
《老子之道》(The Way of Lao Tzu),印第安那不勒斯(Indianapolis),纽约:玻白斯-麦瑞尔
股份有限公司(The Bobbs-Merrill Co., Inc.),Library of Liberal
Arts,1963年,285页
《朱熹对老子的评价》(Chu Hsi's Appraisal of Lao Tzu),《东西方哲学》(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25:2(1975),131-144页
《王弼〈老子注〉》(Wang Pi's Commentary on Lao Tzu),与鲁姆堡(Arrienne
Rump),夏威
夷大学出版社,1979年,东亚与比较哲学丛书之六
《中国哲学纲要与注释书目》(An Outline and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Chinese
Philosophy)
纽黑文:耶鲁大学远东出版社(Far Eastern Publications),1959;1961;1969年
《中国哲学原始资料/中国哲学文献选编》(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普林斯顿大
学出版社,1963年.杨儒宾,吴有能等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3年
《中国传统之本源/根源》(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与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
1919-),华兹生(华生 Burton Watson),梅贻宝(Mei Yibao)编辑,哥伦比亚大学出版
社,1960年;1964年第2版
《朱熹与新儒家》(Chu His and Neo-Confucianism),纽约:1985年
陈瑞玉 Chen, Ruey-Yuch Cecilia
Aubert
《韩愈与唐代儒家的反佛》(Han Yü and the Confucianists' Anti-Buddhism in T'ang
China),《中
国文化》(Chinese Culture)29:1(1988.3),75-92页
陈世骧 Chen, Shih-hsiang
(1912-1971.5.23)美籍华人,字子龙,号石湘.祖籍河北.1936-1937年任北大学讲师时与英
人哈罗德(Harold Acton)合作,选译《中国现代诗选》(Modern Chinese Poetry).
London:
Duckworth, 1936年.
《烛幽洞微的文学:陆机〈文赋〉研究》(Literature as Light against Darkness: Being a
Study of Lu
Chi's "Essay on
Literature),收入《国立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文学院)》(National
Peking University Semi-Centennial Papers 11,College of
Arts),北京大学出版社(National
Peking University Press),1948年,47-70页.修订本《陆机的〈文赋〉》(Essay on
Literature
Written by the Third Century Chinese Poet Lu
Chi),缅因州波特兰市(Maine,Portland):安
斯民森出版社(The Anthoenesen Press),1952;1953年.节本收入白之(Cyril
Birch),
凯内(Donald Keene)编辑《中国文学选集:十四世纪之前》(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Early Times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204-214页,纽约:丛树出版社(Grove Press),
1965年.吴潜诚译文《以光明对抗黑暗:〈文赋〉英译序文》,《中外文学》18:8(1990.1),
4-14页
《陈世骧文存》,杨牧(王靖献)编辑,台湾:志文出版社,1972.7;1975.5,"新潮丛书"第
11种;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2
陈受荣 Chan, Shou-wing
陈绶[受]颐 Ch'en, Shou-yi
《中国文学史述》(Chinese Literature: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纽约:罗纳德出版社(Ronald
Press),1961年
《中欧文化交流史事论丛》,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
陈顺妍 Lee, Mabel
陈体芳 Chen, Ti-fang
陈文华 Chen, Wen-hua
陈小媚 Chen, Xiaomei
陈学霖 Chan, Hok-lam;
1967年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东亚研究和历史系,国际研究学院中国地域研究
Ch'en, Hsueh-lin 副教授,
《刘基作为中华帝国顾问的双重角色》("Liu Chi [1311-1375]: The Dual Image of a
Chinese
Imperial Advisor"),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论文,1967年
《金代史学三论》(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Chin: Three
Studies),威斯巴登(Wiesbaden):弗
兰茨·石泰出版社(Franz Steiner Verlag),1970年
《明太祖(1368-1398)的兴起:明代的官方历史编纂学中的事实与虚构》(The Rise of Ming
T'ai-tsu:
Facts and Fictions in Early Ming Official
Historiography),《美国东方学会会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95:4(1975),679-715页
编辑《当代中国史学中的李贽:其生平与著作新探》(Li Chih [1527-1602]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iography: New Light on His Life and Works),纽约白原(White
Plains):M. E. Sharpe, Inc
1980年
《元代的官修历史:〈辽史〉〈金史〉〈宋史〉的修撰》(Chinese Official Historiography at the
Yuan
Cour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iao,Chin,and Sung
Histories),收入兰德璋(John D. Langlois,
Jr.)编辑《蒙古统治下的中国》(China Under Mongol Rule),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1
年,56-106页
《元代思想: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思想与宗教》,与狄百瑞编,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82年
《帝国的合法化》(Legitimation in Imperial China: discussions under the
Jurchen-Chin dynast
1115-1234),Publications on Asia of the Henry M. Jackso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no. 38. Seattle: Universityof
Washington Press, c1984.
《蒙古早期(1200-1300年)汗庭的著名人物》(In the service of the Khan: Eminent
Personalities of
the Early Mongol-yuan Period, 1200-1300),与罗依国(Igor de
Rachewiltz),萧启庆(Hsiao
Ch'i-Ch'ing),昌彼得(Peter W.Geier)编辑,威斯巴登(Wiesbaden):Otto
Harrassowitz,
1992年( 1993),Asiatische Forschungen; Bd. 121.
陈姚锦新 Chan, Chin-Hsin Yao
陈伊范 Chen, Jack
陈颖 Chen, David Ying
陈永明 Chan, Wing-ming
陈有方 Chen, William Y.
陈智诚 Chan, Christina
陈智龙 Chan, Plato
陈子实 Chen, Tzu-shih
陈佐舜 Chen, John T. S.
陈佐煌 Chen, Zho-huang
成中英 Cheng, Chung-ying
(1935年9月29日-)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学报》主编,《易经研究国际交流
协会会长.1964年哈佛大学博士;1959年华盛顿大学硕士;台湾大学学士
程艾凡 Chen, Ivan
《孝经》(The Book of Filial Piety),伦敦:约翰·穆莱(John
Murray)出版社,1908年,1920
年;纽约:杜冬出版公司(E. P. Dutton & Co.),1908;1909年
程修龄 Zung, Cecilia Sieu-ling 《中国戏曲的奥秘》(Secret of the Chinese
Drama),上海:别发洋行,1937年
程抱一 /
程纪贤
Cheng, Francois
《中国诗歌的写作》,巴黎,1977年;唐纳德 里格斯(Donald A. Riggs)和杰罗姆 西顿(Jerome
P.Seaton)英译本,1982年.半为论说,半为译诗.论说占较长篇幅,设有"导言","被
动程序","主动程序"和"意象"四部分.其内容涉及汉字,书法,绘画与中诗的关系
中诗语法的特殊效果,中诗韵律的动态结构,以及中诗意象的隐含意蕴
程十发 Cheng, Shih-fa
程熙 Cheng, Hsi
程玉茵 Cheng, Yu-yin
与苏珊·麦恩(Susan Mann)编辑《以儒家的眼光:中国历史中的性别》(Under Confucian Eyes:
Texts on Gender in Chinese History),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初大告 Chu, Ta-kao
《道德经》(Tao Te Ching),伦敦:爱伦和爱文(Allen and Unwin)出版社,The Buddhist
Society
of London,1937;1939;1942;1945;1948;1959年,序言:贾尔斯
崔道录 Tsui, Tao-lu
留意法学博士.与蓝觉迪(Lionello Lanciotti),意大利语译《浮生六记》,罗马:卡西尼书店
1955年
D
邓蓉生 Teng, Yung S.
《杜牧之文学思想中有关古文理论之研究》(The Theory of Ku-wen Prose in the Literary
Thought
Tu Mu 803-852 ),《清华学报》新刊20:1(1990.6),125-188页
邓昭琪 Teng, Chiukay
邓仕梁 Dang, Shu-leung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邓嗣禹 Teng, Ssu-yu
(1906-1988)1932年燕京大学毕业,1942年哈佛大学博士,1966年起任印第安纳大学历史教
授.
《清代文献的种类与使用》(On The Types and Uses of Ch'ing Documents),与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哈佛亚洲研究》(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5(1940),1-71页
《清代行政机构研究三种》(Ch'ing Administration: Three Studies),与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哈佛大学出版社,哈佛燕京丛书19(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Monograph
Studies
No. 19),1960年.收录二人在《哈佛亚洲研究》上发表的三篇相关论文
《中国参考书选目解题》(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Selected Chinese
Reference Works),与
毕乃德(Knight Biggerstaff),哈佛大学出版社,哈佛燕京丛书(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Monograph Series),1936;1950;1969;1971年
《最近五十年的中国史学》,《远东季刊》(Far Eastern Quarterly)第18卷第2期(1949年2月),
第131—157页.分析研究了作为现代中国思想革命一部分的现代中国史学的兴起和发展,
特别是疑古的潮流和中国社会史的新解释.
译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The Family Instructions for the Yen Clan [Yen shih
ihia hsun],by
Yen Chih-t'ui),莱顿(Leiden):布雷尔出版社(E. J.
Brill),《通报》专题系列之四(Monographies
du T'oung Pao, volume 4),1968年
《邓嗣禹先生学术论文选集》,台湾食货出版社,1980年
丁乃通 Ting, Nai-tung
董辰生 Dong, Chen-sheng
杜维明 Tu, Wei Ming
(1940年2月-)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哲学与儒学研究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1968年哈佛大
学博士;1963年哈佛大学硕士;1961年台湾东海大学学士.
主编《亚洲现代性中的儒家传统:考察日本及四小龙的道德教育与经济文化》,哈佛大学出版
社,1996年;《转变中的中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94年;《存活的树:当今作为中国
人的意义的改变》,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年;与狄百瑞共同主编《儒家学说与人权》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中庸〉论文集》(Centrality and Commonality: An Essay on
Chung-yung),夏威夷大学出版
社,1976年.Cheng & Tsui
Publishers,1998年,中译本:1988年;1992年(台湾)
《论儒学的宗教性:对〈中庸〉的现代诠释》(Centrality and Commonality: An Essay on
Confucian
Religiouness),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Suny Series in Chinese Philosophy and
Culture),1989
年.段德智译,林同奇校本,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7
杜国清 Tu, Kuo-ching
F
方闻 Fang, Wen C.
方秀洁 Fong, Grace
加拿大马克吉尔(McGill)大学教授,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叶嘉莹弟子.
著有《吴文英和南宋词艺术》(Wu Wen-ying and the Art of Southern Sung Ci Poetr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 Press, 1987年)
《司马迁与中国早期作者之概念》,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华夏文明与传世藏书
——中国国际汉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1月
方志彤 Fang, Achilles (1910-1995)
房兆楹 Fang, Chaoying
1961年,受聘为澳洲国立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及东方部主任.在他督导之下,大约花了两年时间
东方部人员及图书的统合工作,终于完成.1963年,辞职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主持《明
代名人传》的编纂计划
《清代名人传略》(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1644-1912),与恒慕义(Arthur William
Hummel)编辑,上,下两卷,华盛顿联邦政府印刷所(国会图书馆)(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43-1944年;纽约:佳作再版公司(Paragon Book
Reprinted),1964年
台北:成文出版公司(Ch'eng-Wen Publishing Co.),1966;1967年.杜文凯编《清代西人
见闻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1)选译胡适之《序》及多尔衮,福临,玄烨,胤祯
弘历,噶尔丹,戴震七人之传记
《明代名人传,1368-1644年》(Dictionary of Ming
Biography,1368-1644)副主编,主编傅路特
(富路德 Luther Carrington Goodrich),两卷,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76年,1751页
冯家福 Feng, Gia-fu
与英格里希(Jane English)《老子〈道德经〉新译》(Lao Tzu: Tao de ching, A New
Translation)
纽约:古典书局(Vintage Books)(蓝登书屋分店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阿尔夫雷
德·诺普夫(Alfred A. Knopf),1972;1979;1989年
与英格里希(Jane English)《〈庄子〉内篇》(Chuang Tzu: Inner
Chapters),纽约:蓝登书屋
(Random House),古典书局(Vintage Books),1974;1997年
傅申 Fu, Shen
G
高克毅 Kao, George
高友工 Kao, Yu-kung
哈佛大学博士,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研究涉及中国诗歌和诗学的各个领域
70年代初,与梅祖麟合著《唐诗的隐喻,意象与典故》,影响深远.他的《中国抒情美学
(Chinese Lyric Aesthetics)一文(A.Murck and W.C.Fong, eds. Words and
Images: Chinese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提出"抒情美学"观念,汇
通诗书乐画诸领域
高信生 Kao, Hsin-sheng
高辛勇 Kao, Karl S. Y. 耶鲁大学
葛德顺 Ko, Te-shun
辜美高 Ku, Mei-kao
(新加坡)《管理术新论:西汉陆贾( -前178)〈新语〉译本》(A New Discourse On the Art
of
Government being a translation of Hsin Yü of Lu chia [ -178B. C.]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文学硕士(亚洲研究)学位论文,1974年4月,1988年正式出版
古添洪 Ku, Tim-hung
古伟瀛 Ku, Wei-ying
郭著章 Guo, Zhu-zhang
H
何炳棣 Ho, Ping-ti
祖籍浙江金华,出生于书香世家.其堂兄何炳松,13岁考中清末最后一科秀才,20世纪40年
代从中国西南联大考取赴美留学生资格,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
书局总编等职,向国内介绍了鲁滨逊(James Harvey Robinson)的新史学,后长期担任芝
加哥大学汉学教授,桃李遍及美国,1976年,就任美国亚洲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简称AAS)第28届年会会长,是年3月29日在多伦多发表就职演说《中国的文
明:对其长期性的原因的探索》(杨品泉译文,载《中国史研究动态》试刊,1978年).
退休以后定居于加利福尼亚州.
博士论文《扬州盐商:18世纪中国商业资本主义研究》("The Salt Merchants of Yang-chou: A
Study
of Commercial Capitalism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哈佛亚洲研究》(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1954, 1-2.
《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1368-1953),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9年,葛剑雄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明清社会史论》(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1368—
1911).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2.
China's Heritage and the Communist Political System.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68.
《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加]何炳棣,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69年
《东方的摇篮;公元前5000—1000年中国新石器和早期史时代技术和思想的原始起源研究》(The
Cradle of the East; An Inquiry into the Indigenous Origins of
Techniques and Ideas of Neolithic
and Early Historic China, 5000—1000 B.C.),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1975.
何光漠 Ho, Kwang-mo
何惠鉴 Ho, Wai-kam
何沛雄 Ho, P. H. Kenneth
《汉代畋猎赋,京都赋研究》("A Study of the Fu on Hunts and Capitals in the Han
Dynasties, 206
B.C. -220 A. D."),牛津大学博士论文,1968年
《班固〈两都赋〉与汉代长安》(Pan Ku 'Liang-tu fu' yü Han-tai
Ch'ang-an),《大陆杂志》(The
Continent)34:7(1967.4),11-19页
何少韵 Ho, Louise S. W.
何文汇 Ho, Richard M. W.
《唐诗创新者陈子昂》Ch'en Tzu ang: Innovator in T'ang
Poetry,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3年
由就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时的博士论文改写.全书分两部分,一叙诗人的生平和时代,一
叙诗人的诗说和作品,尤其是"感遇"诗.两部分均有结语,分论诗人的政治观点和唐代
文人对诗人的评价
何赵婉贞 Ho, Lucy Chao
洪铭水 Hung, Ming-shui
《袁宏道与晚明文学运动与思想运动》("Yuan Hung-tao and the Late Ming Literary and
Intellectual
Movement"),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论文,1974年
《袁宏道》(Yuan Hung-tao),波士顿:特怀恩世界作家丛书(Twayne's World Authors
Series[TWAS]),1982年
洪业(煨莲) Huang, William
《公元719年唐王庭的一场有关历史编纂的论辩》(A Bibliographical Controversy at the
T'ang
Court A. D. 719),《哈佛亚洲研究》(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20:1-2(1957)
74-134页
《一位唐代史官的辞职书》(A T'ang Historiographer's Letter of
Resignation),《哈佛亚洲研究》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22(1959),5-52页
《公元708年前的唐史馆》(The T'ang bureau of historiography before
708),《哈佛亚洲研究》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23(1960-1961),92-107页
洪曾玲 Hung, Tsengling
黄碧端 Huang, Pi-twan
黄国彬 Huang, Kuo-pin
黄宏荃 Huang, Hongquan
黄俊杰 Huang, Chun-chieh
黄葵 Huang, Kuei
黄美序 Hwang, Mei-shu
黄琼玖 Hung, Josephine Huang
黄仁宇 Huang, Ray
博士论文《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税制和政府财政》(Taxation and Government Finance in
Sixteenth-Century Ming Chin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4.
参见[德]傅吾康撰,郝华摘译:《评黄仁宇著〈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税制和政府财
政〉》,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年第5期.
《中国历史与西洋文化的汇合——五百年无此奇遇——三个大帝国不能用数目字管理的负因
素》,载《知识分子》,1986年秋季号.
China, a macro history. Armonk, N.Y.: M.E. Sharpe, c1988.
黄恕宁 Sciban Shu-ning
(1958年1月25日-)卡尔加里大学德语,斯拉夫语与东亚研究系助理教授,1995年多伦多大
学博士;1985年艾伯塔大学硕士;1982年国立台湾大学学士
黄秀魂 Wong, Shirleen Sao-wan
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著有《龚自珍》(Kung Tzu-chen),波士顿:特怀恩世界作家丛书(Twayne's
World Authors Series[TWAS]),1975年
黄雯 Wong, Man
黄兆杰 Wong, Siu-kit
《中国早期的文学批评》,香港,1983年.所选文章包括《毛诗序》,《离骚经序》,《典论论文》,
《与杨祖德书》,《文赋》并序,《文章流别论》,《翰林论》,《宋书 谢灵运传》,《诗品序》,
《文心雕龙》《神思》和《序志》篇,《与湘东王书》和《文选序》,凡十三篇.译者主张"一
代应有一代的翻译",注重译文质量
黄宗泰 Wong, Timothy
黄宗智 Huang, Philip C. C.
美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研究明清近代社会经济史,法律制度史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The Peasant Economy and Social Change in North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年,中华书局,1985;1986年
《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248页.梁治
平《清代习惯法:国家与社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对该书的若干立场提出
质疑.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Peasant Family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zi Delta,
1368-1988),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年,中华书局,1992;2000年
黄为葳 Huang, Wei-wei
黄金铭 Wong, Kam-ming
黄德伟 Wong, Tak-wai
黄维梁 Wong, Wai-leung
侯健 Hou, Chien
侯锦郎 Hou, Ching-lang
1975 Monnaies d' offrande et la notion de tresorerie dans la
religion (中国宗教中的冥币和财库观
念),Memoires de l'IHEC I.
1979 "The Chinese Belief in Baleful Stars" (中国的灾星信仰),FT, p.
193-228.
侯师娟 Hou, Sharon S. J.
胡品清 Hu, Ping-ching
J
纪秋郎 Chi, Ch' iu-lang
简小斌 Jian Xiaobin
(1955年10月30日-)威廉与玛丽学院(弗吉尼亚州)副教授,现代语言文学系主任.1992
年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论文《〈史记〉的空间化》("Spatialization in the Shiji");1987
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1984年暨南大学学士
江炳伦 Joseph P. L. Jiang
《汉代官僚的双重意识形态》(Dual Ideological Basis of the Han
Bureaucracy),《中国文化》
(Chinese Culture)7:1(1966.3),105页;收入其《政治学论丛》,台北,1973年,1-58
页
江兆申 Chiang, Chao-shen
江亢虎 Kiang, Kang-hu
与柏宾合译《玉山》(The Jade Mountain),Garden City, New York, Anchor Books,
Doubleday &
Company, Inc., 1929年;1964年.系清·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英译本
江先声 Kong, Sin-sing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姜素惠 Chiang, Su-hui
蒋彝 Chiang, Yee
金莉华 Chin, Lee-hua
金诗伯 Jin, Shibo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589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