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南无三藏玄奘大遍觉祖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73

[转载]an eye for an eye 的出处

$
0
0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出自哪里?

 

   一、这句英语谚语在《圣经》中多次出现。
   如《圣经·旧约·申命记》的19篇,摩西受上帝之命,成为在埃及做奴隶的以色列人的领袖。他发布法令:"The punishment is to be a life for a life,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 a hand for a hand and a foot for a foot."
   ("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
   汉语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即源于此,表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出自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谟拉比,约在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因统一两河流域与颁行法典的历史活动而著称。
                              甘地──非暴力的抗争勇士

                          
     An eye for an eye only ends up making the whole world blind. (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
    (Quote by Gandhi 甘地语录)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英文: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尊称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
他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反抗”的主张,也就是他说的“nonviolent protest”,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甘地终身奉行苦行僧式的个人克己生活制度包括素食独身,默想。
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信徒们陪同下,参加一次祈祷会,被俯首示好的纳图拉姆抵住枯瘦赤裸的胸膛连放三枪,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他洁白的缠身土布。甘地捂着伤口,发出最后的声音:“请宽恕这个可怜的人。”   圣雄遇刺的噩耗迅速传遍全国,印度全国顿时沉浸在哀痛与悲伤之中。悲伤不已的尼赫鲁向全国发表了演讲:“我们生命的光明从此消失了,到处是一片黑暗。我不知道说什么,更不知道怎么表达……” 在加尔各答,一位百姓用黑灰涂抹全身和面部,走街串巷,一边不停地悲叹:“圣贤业已涅盘,何时才能降临一位像他那样的伟人?”

 

      面对压迫与欺凌,毛主席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甘地却坚持非暴力不合作,这是两种决然不同的抗争手段。

      有人这么说,毛主席和甘地同样伟大,毛主席解放了全中国,而甘地让印度这个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大国独立,减少了流血,自己却牺牲了....人格伟大,常人无法企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73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